朱祁钰为什么能让明英宗成功复辟?明十三陵中为什么没有他的位置
生于宣德三年,是的次子,的同父异母兄弟,第七位皇帝。历史上的朱祁钰生母并非,而是朱瞻基的妃子。正统十四年发生,朱祁镇被瓦刺俘虏后,朱祁钰担当了一国之主,在位期间的朱祁钰知人善任,励精图治,重用等人,击退瓦剌的入侵,取得了的胜利推动明朝政治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朱瞻基病逝,朱祁镇继承皇位,史称明英宗,二月,朱祁镇下诏册封朱祁钰为郕王,这一年朱祁钰八岁。早年期间的朱祁镇兄弟感情很好,一个为君,一个为臣,两个人期间也不存在权力纷争的矛盾,一场意外却改变了大明王朝的国运,也改变了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的命运。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进犯。朱祁镇在大王振的怂恿下,决定率20万大军(一说50万)迎击瓦剌。此时才刚满二岁,没办法担任监国责任。朱祁镇在出征前任命朱祁钰代替他在出征期间管理朝政事务。历史上的帝王大多防兄弟胜过防贼,由此可见他对朱祁钰的信任。
朱祁镇的设想是带着明军主力与瓦剌人决战,这支大明朝举国精锐的王者之师却在土木堡遭遇瓦剌部队的突袭,明朝高级将领和朝臣都被当场被杀,朱祁镇本人也成了瓦剌的俘虏。历史上将这一明朝最大的军事惨败事件称为“土木堡之变”。朱祁镇被俘后,大明王朝也由此遭遇了自开国以来最大的一场危机。此时以于谦为首的朝臣们拥立朱祁钰登基称帝,次年改元景泰,后世称朱祁钰为景泰皇帝。朱祁钰登基对稳定明朝军心、民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瓦剌大军直逼北京的状况,朱祁钰任命于谦、等人组织北京保卫战。在经过了近十天的激烈战斗,明军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朱祁钰也在打败了瓦剌后,感受到了皇权至高无上的美妙体验,决定保持他的权力。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明朝君臣之间开始想办法从瓦剌人手中迎回已被遥尊为太上皇的朱祁镇,对朱祁钰来说他对此事没有丝毫兴趣。一年时间后,明朝大臣杨善终于从瓦剌人手里将太上皇朱祁镇赎回。于是,朱祁钰便安排太上皇入住到南宫(洪庆宫),并派人严加监视,谨防复辟。此后整整七年时间中,朱祁镇都无法迈出南宫一步,俨然就像是一个没戴枷锁的囚徒。朱祁钰在登基之初曾册封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后来没过多久他就将朱见深贬为沂王,改立为太子。朱见济在景泰四年(1453年)就死掉了。尽管朱祁钰在位期间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瞩目的成就,但他无法回避皇位继承的问题。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手握大权的石亨、、等人在看到朱祁钰突患重病发动了“”。他们将被软禁了七年之久的朱祁镇接出并拥立朱祁镇重新登上皇帝宝座。朱祁镇能够在此当上皇帝,也真是一种命运,在瓦刺的时候跟敌将友好相处,回到朝廷还有很多拥护他的人,朱祁镇能够成功复辟也跟朱祁钰不够心狠有很大关系,当年朱祁钰作为罪奴生下的孩子,朱祁镇自小就在皇宫生活,继承了父辈的所以他和朱祁镇的童年是不一样的,虽然朱祁钰一直没有杀掉太上皇哥哥,他将希望寄托在了儿子身上,他的儿子死后也只能立哥哥的儿子为皇帝。
朱祁镇复辟后并下令废朱祁钰为郕王,将其软禁到西内永安宫。一个月后,朱祁钰去世。关于他的去世原因,也众说纷坛,有人认为他是因病死亡,也有人认为他是被朱祁镇迫害。明朝的十六位皇帝中,又十三位死后都被葬在了北京市天寿山麓的明十三陵中,朱祁镇复位后下诏斥责朱祁钰“不孝、不悌、不仁、不义,秽德彰闻,神人共愤”。赐给了他一个恶谥“戾”,称“郕戾王”。他的帝号被废,自然也不能被葬在明十三陵中了,最终他被按照亲王葬礼的规格下葬在景泰陵中。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