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未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司马懿又是怎样成为曹魏覆灭的催命符
未成大业的原因是什么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纵观历史,每当大争之世,雄主身边总是英才辈出,他们为了助主公成就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旦没了外部压力,功勋赫赫的功臣们却难逃“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场。
论及老百姓最熟知的历史,自然非莫属了。要论人才辈出、群雄争锋,三国历史的精彩程度是任何一段历史都难以比拟的,其中的故事也成为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被编排成无数的话本故事,到明初更是被罗贯中整理成一部章回体小说,成为经典的传世之作。
事实上,用“三国”来命名这个时代并不准确,因为曹丕接受汉献帝禅位,得来的皇位名正言顺,而后司马家族从曹魏手中夺得皇位同样属于正统,所以这个时代真正科学的称呼应该是“魏晋”,之所以后来被称为“三国”且获得普遍认可,是因为陈寿写了这段历史的史书,并取名为《》,其行文严谨,堪称信史,为官方承认。
在那个时期,有一位的“高材生”,因为他官职低微、又身份敏感,《三国志》里没有关于他的记载,但他在民间的知名度却颇高,《》中有一篇关于他的故事还被收录进了课本。他就是曹魏集团的小文员——。为何说他身份敏感?他在民间的高知名度又是怎么来的呢?下面我们详细说说。
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
“身死因才误,非关欲退兵。”这是罗贯中对杨修的评价。在《三国演义》中,几个小故事将杨修的聪明才智展露无遗。杨修很擅长揣摩主公的心事,这本身是一件好事,因为有“灵性”的下属才好用。可惜杨修并不“灵性”,罗贯中说他“恃才放旷”,这评价很是准确,他根本藏不住心事,不懂得什么叫“看破不说破”,完全不给主公留面子,常常让主公下不来台,试问这样的下属能留吗?我们回味一下这几个故事就能明白杨修之死并不冤。
其一,曹操在酥盒上写“一合酥”,先不谈真实用意,就算杨修真猜对了意思是“一人一口酥”,这能说出来吗?要跟主公比聪明吗?曹操可是自诩大文学家,况且自古以来有几个上位者真的喜欢比自己聪明的下属。其二,曹操给两个儿子出题考试,这甚至关系到了继承权,而杨修居然公然帮作弊,更让曹操气愤的是杨修这么做让曹植猜到了自己的心事,上位者最忌讳的就是被猜中心思。其三,曹操自导自演了一出“梦中杀人”的好戏,希望用这种办法防止刺客打他的主意,杨修倒好,当着众下属的面居然直接挑明了事实“君乃在梦中耳!”这下聪明人都知道是咋回事了,曹操的算盘落空不说,还让他在部下面前大大丢了一回脸,。
最终,曹操的忍耐到了极限,杨修终于以扰乱军心为罪名被处死。在临死前,杨修曾说“我固自以死之晚也。”这句话不难理解,至少聪明的是听懂了的。这句话有两重含义其一,我知道自己喜欢作死,所以我现在要死了;其二,主公能忍我到现在可真不容易,至于为啥忍了我这么久你懂吧?第一层意思相信大家都能看懂,那么第二层意思怎么理解呢?要明白曹操为何要忍?所谓小不忍则乱大谋,群雄并起,良禽择木而栖之际,招揽人才是重中之重,如果没有一点容人之量,那么下场大概就跟一样。并不止那么简单,杨修认为曹操一直在忍还有一个方面,那就是他以为曹操想把他留到统一天下后再宰,到那时候可不只是他,还有一大批开国元勋逃不过屠刀,除了忌惮他们的声望,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曹操老了,他担心自己死后继承人弹压不住这些老人,所以想给儿子留一个干干净净的江山。
,以上只是杨修的想法。事实上曹操比杨修想的还要绝,他压根没想过要自己登基,所以屠杀功臣这事还得提前,天下未定所以武将不能动,那么要宰谁大家都能想到了。所以曹操杀了杨修,杀了,杀了,还有许许多多不太听话的文人。前文之所以说杨修身份敏感,其实正是这个原因,别看我们今天可以肆无忌惮地聊这话题,要放在陈寿那个年代这可是要命的。
而司马懿秒懂杨修的意思,于是从此之后夹着尾巴做人,毕竟头顶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谁敢乱跳呢?司马懿经过长久的思索,终于理清楚了自己对比曹操的优势——年轻。所以他完全有资本把曹操熬死,这样无论是谁上位都不是他的对手,他的计策也确实成功了。由此可见,曹操未成大业与杨修也有关,曹魏覆灭杨修也称得上是推手,他死前的那个言论,让司马懿起了警惕之心,曹操掐灭了无数内患,却漏掉了司马懿这个造成催命符和催命鬼。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