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造反的时候没有实力也没有名气 李渊为何敢起兵造反
很多人都不了解李渊起义的事情,接下来跟着学习方法网小编一起欣赏。
李渊这个名字估计各位朋友应该都不陌生,因为他就是大唐帝国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唐太宗父亲!但相信很多懂点历史的朋友也会有疑问,那就是末年的李渊其实不算特别有名气,也不算特别有实力,可是他凭什么敢率先起兵讨伐(关陇贵族中的第一个)?
笔者的答案是多亏了他的这个儿子。他的这个儿子不是别人,正是大家所熟悉的唐太宗李世民。
其实说起这件事儿也非常偶然,因为说实话李渊一开始根本就没想着起义,更没想着自己还能当。但就跟一样,很多时候这事儿就由不得他。笔者给大家举个例子,李渊当时身边有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不是官员而是商人(这个商人的女儿非常非常出名),他就是武士彟(父亲)。
武士彟在李渊还没有下定决心起义的时候,就经常在李渊身边活动,并不断给他灌输起兵的种种好处,到后面更是散尽家财来为李渊起义做军资。除此之外,李渊身边的晋阳令刘文静,晋阳宫监裴寂等人更是不断地诱惑李渊起兵,但李渊一心一意地忠于隋炀帝,始终不肯同意众人的诱惑(毕竟跟是亲家)。
众人见李渊死活不肯起义,就一同去找李渊的二儿子李世民,因为李世民跟他们一样也都是想让李渊起义的人。一伙人商量了许久后终于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生米做熟饭。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3月16日,李世民与刘文静裴寂等人一同约李渊饮酒,并在途中从晋阳宫(隋炀帝在太原的行宫)找来了几位侍女陪伴李渊。
一伙人将李渊灌醉后安排了这几个侍女陪他就寝,第二天一大早李渊才发现自己身处晋阳宫,并且身边还有几个侍女。此时李世民等人赶来说道,父亲,你如果现在还不起义就一定会被杨广处死!但李渊依然不肯起义,甚至还要将李世民处斩,没多久便传来消息,杨广正派人前来捉拿李渊,因为前不久李渊治下的周发动兵变并自立为王,甚至还与有勾结。
眼见隋炀帝杨广都已经开始怀疑自己了,李渊也就只能在无奈之下答应起义。但问题来了,李渊手中只有3万杂牌军(剿灭各地义军后的俘虏),他凭什么敢起义,难道就因为杨广要捉拿他这么简单吗?不是,不过要想知道这件事儿我们就得先了解一下李渊这个人,毕竟玄武门事变和唐太宗李世民的光芒实在太过耀眼,导致我们很多时候都忽略了李渊的存在。
,李渊手中确实只有3万杂牌军,他的势力和地盘可是不小。当时的李渊是太原留守,说白了就是当地的土皇帝,而且在隋朝末年汉人的实际统辖范围也就是现在的中原一带,而李渊一个人就占据了整个山西省(大概就这个范围)。所以说李渊的地盘在当时来说虽然不算大,也绝对不算小,毕竟后面的和实际掌控面积也只有河南河北两地。
,李渊是正儿八经的关陇贵族,这个势力群体大家可能没印象,但笔者可以这么说,关陇贵族几乎一手撑起了隋朝,一手撑起了北方。作为当时第一个起义的关拢贵族,李渊得到了非常强大的响应,毕竟隋炀帝在当时疯狂打压关陇贵族,现在有个人能出来替他们说话自然是最好的(这也是李渊为什么轻而易举地就从太原打到了长安的主要原因)。
而后,李渊本人也远没有我们想的那么愚蠢,他这个太原留守的职位可完全是靠自己的真本事打下来的。李渊少年时期曾和突厥有过数年的战斗而且无一败绩,在调任到太原后又先后剿灭了母端儿起义和甄翟儿起义,可以说太原虽然不是李渊的家乡,但李渊在太原的势力可远远不止明面上看到的那3万杂牌军。
,李渊是在大业十三年起义的,早在大业十一年时他的长子李建成与三子李元吉,就被派往河东(山西西南部)进行征兵与结交天下英豪。李渊起义时他身边确实只有3万杂牌军,但当他们率军向长安进发的时候,一支大约在2万人左右的队伍,则在李建成的带领下向长安进发,如此一来仅他们李家手里就有超过5万人。
这5万人虽然都是些杂牌军与新招收的普通士卒,但毕竟是5万人,在当时那个纷乱的年代里已经是一支庞大无比的力量了(后来的窦建德王世充加起来也不过8万人)。
,李渊之所以敢凭借3万杂牌军(当时他也不知道李建成能带多少人)就起兵反隋,凭借的就是李世民的计谋与他强大的个人实力(没有李世民的计谋,李渊估计也不敢这么快就起义),不过在笔者看来,综合李渊的一生,对他帮助最大的还是李世民(伤害最大的也是)。
参考资料《册府元龟》 《》 《》等。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