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与影响

传统文化 2022-07-03 17:02传统文化www.ettschool.cn

  《》问世以来,不仅在汉族人民中早已家喻户晓,而且在少数民族中也得到广泛传播,并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对此,可说的内容很多,可以写成一本厚厚的专着。而由于资料非常零散,尚待系统收集,一时还难以全面叙述。这里姑且以资料较多的满族为主,略谈一二。早在中、后期,《三国演义》就传入了满族。一般民众固然是通过戏曲和说唱艺术来了解《演义》的故事,懂得汉文的人们更可以直接阅读《演义》的刻本。满清王朝的开创者就是「幼时爱读《三国演义》,又爱《传》,此因交识汉人,而得其赐也。」(《全史》)其子也特别喜爱《三国演义》。

  皇太极继承汗位不久,便于天聪年间命学士达海将《三国演义》译成满文,以供满族文武大臣学习,这大大推动了《演义》在满族上层的传播。满族入关以后,又出现了多种满文译本,今天知道的就有三种。对《三国演义》的喜好,已经成为满族人民普遍的习尚。除了满族之外,《三国演义》在蒙古族、朝鲜族、回族、彝族、苗族中也传播甚广,在其它许多民族中也有不同程度的传播。《三国演义》在少数民族中的传播和影响,可从三个方面来看。(一)政治军事方面努尔哈赤、皇太极等满族领袖,一开始就从开创帝王之业的现实需要出发,从《三国演义》中学习政治方略和军事谋略,而且取得极大成效。

  例如,考虑到满族人口太少,他们特别重视加强与蒙古各部的关系,发挥其辅助作用。于是仿效"桃园结义",与蒙古诸汗约为兄弟,自认为是,而以蒙古为,并通过不断抬高关羽来表示尊崇蒙古之意。这一手果然有效,在清朝统治的二百多年中,蒙古各部「备北藩而为不侵不叛之臣者,端在于此,其意亦如关羽之于刘备,服事唯谨也。」(《缺名笔记》)又如,为了招降将领,他们大加怀柔,竭力攻心。他们制定了对明朝降将的优待条件,不仅论功行赏,而且明确规定﹕「凡一品官以诸贝勒女妻之,二品官以国中大臣女妻之」,还要「每五日一大宴」,就象笼络关羽一样。明朝总兵祖大寿驻守大凌河时,因粮尽援绝而降,不久又逃回锦州,直到锦州即将陷落时才投降。皇太极并不追究,仍命他为总兵。这显然受到「」的发。

  再如,为瓦解敌方,他们运用了各种的手段。明朝辽东巡抚,才干出众,多次打退清兵的进攻,努尔哈赤、皇太极均无可奈何。天聪三年(1629年)底,皇太极率兵绕道入关,进逼北京,袁崇焕星夜回援。皇太极见他太难对付,便使用反间计,密令两个部将故意在两个被俘的明附近耳语,说袁崇焕与皇太极有勾结,然后又故意让其中一个的太监逃走。杨太监将偷听来的假情报报告崇祯,竟然轻,将袁崇焕处死,。这完全是《三国演义》中「蒋干盗书」故事的翻版,皇太极却又一次成功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