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戏剧 侗族的“咚咚推”是一种什么表演形式
戏剧一直是古代唯一的观赏消遣方式,北方的京剧、豫剧、还有川剧都是十分有名的,在南方的歌仔戏也是很火的,在一些民族中也有着他们自己的戏剧。本期文化带你了解侗族傩戏。
“咚咚推”流行于湖南省新晃侗族自治县贡溪乡四路村天井寨,因演出时在“咚咚”(鼓声)、“推”(一种中间有凸出的小锣声)的锣鼓声中跳跃进行,“咚咚推”由此而得名。
“咚咚推”起源难以查考,天井寨最早的居民为侗族人,明永乐十七年(1419)从本省靖州迁来。龙姓人说“‘咚咚推’头在靖州,尾在天井。”依此推论,这种傩戏,很有可能是由靖州传来的。
天井寨旧时有盘古庙、飞山庙各一座,期间每庙一年,轮流祭祀,祭祀时必演“咚咚推”。每逢天灾或瘟疫时,也要演唱“咚咚推”。“咚咚推”有简单情节的舞蹈,一部分是具有戏剧雏形的傩戏。所有的演唱全部用侗语。
它的剧目有反映本民族生活的《跳土地》、《癞子偷牛》、《老汉推车》等;也有《关公捉》、《古城会》等以关公为主角的戏。“咚咚推”的音乐多由当地山歌、民歌发展而成,常用的曲调有溜溜腔、石垠腔、吟诵腔、垒歌等。“咚咚推”演唱时所有角色全戴面具。常用的面具称为“交目”,共有36个。
“咚咚推”的表演在舞蹈中进行,演员的双脚一直是合着“锣鼓点”,踩着三角形,不停地跳动。老艺人介绍,这种踩三角形的舞蹈,是根据牛的身体而来,牛的头和两只前脚是一个三角形,牛的尾巴和两只后脚又是一个三角形。是侗族的农耕文化孕育了“咚咚推”。
1949年,“咚咚推”所有的面具失散。此后,演唱时或以临时做的纸面具,或以涂面化妆代替。1992年,当地群众重做面具,恢复了“咚咚推”的本来面目。咚咚推”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先后有日、韩等专家对其进行过多次考察,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侗族傩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民俗文化
- 如何利用家居风水旺桃花 招桃花要摆放什么
- 女属龙男属鼠宝宝属马运势如何?详解属马孩子对属龙属鼠父母的影
- 老鼠和马的婚姻可以吗?属鼠男女适合做夫妻吗属蛇
- 面相招风耳的男人事业发展怎么样
- 女人嘴唇长痣面相图 桃花运好吗
- 免费生辰八字查(免费生辰八字查仙缘)
- 六枚硬币算卦卦象解读原理 六个硬币占卜卦象全解
- 脸上哪些痣不能点 脸部哪里的痣不能点
- 老实男人的手相特点
- 梦见有人进我家偷东西(梦见有人进我家偷东西是什么意思)
- 偏财和正财哪个更好 分析正财和偏财的区别
- 农村电视墙的方位风水禁忌,农村电视墙装修效果图大全
- 家居风水对人的影响有哪些?
- 男人眼里的聪明生肖女 男人眼里最耐看的生肖女
- 梦境探知女人梦中白发频现,周公解梦身体篇
- 梦见蟋蟀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