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扎勒特” 哈尼族的新年为何在十月
哈尼语称“扎勒特”,意即新年的开始,是最大的节日。哈尼族根据古老的历法,他们的新旧年的交替,在农历十月间进行,把农历九月底作为年末,把十月当作岁首。新旧年之间没有具体固定的时间界限,而是采用古老的地支记时形式,将每年的农历十月间,第一个辰龙日定为新年的开始,相当于的大年初一,卯兔日即为旧年的岁末。按照本民族的传统习惯,节日期间必须杀猪、鸡、鸭,舂糯米粑粑,做糯米汤团。以此送旧岁,迎新年,祭祖先等。新年当天,全寨要共同杀一头猪,这头猪称为“生轰”,大意为“共同分的”。这“生轰”猪无论大小,必须按全寨户头平均分配。而且猪身上的肝、肠、肚、心、肺等等,哪怕只能分一点,也要家家都分到。其目的在于全寨各户,用同一头猪的肉,各家分别祭祀自己的祖先。第二天凌晨鸣火枪迎接新年的到来。节日一般为期6天左右。节日期间,男女老少身着新装,走亲串寨,宴请亲朋好友,共叙友情,互通信息。青年男女相邀一起,对唱情歌,通宵达旦。哈尼山寨处处欢歌笑语,喜气洋洋。
祭祀活动,是哈尼族“扎勒特”的重要的内容之一。节日之前,各家按自己家庭的传统,开始进行各种祭祀活动。要在大门外或在天井里杀鸡祭献,目的是祭献那些死于异地他乡的家里人或村里人,认为过年的时候他们都会回家的,但他们的冤魂不能进家门,必须在门外敬奉他们。“扎勒特”也是哈尼族家人团聚的日子,一般出嫁不久的姐妹,不管生没生小孩,都要请回来住几日。
十月年为大年,按哈尼族的历法,十月是岁首。节期六天左右,具体日期各寨可先可后。这时正是大春上场,厩中猪肥的时节,有条件的人家都杀牲,舂糯米粑粑、蒸年糕、染黄糯米饭献天地祖宗;男女老少都着新装,亲友们互相走访;有男孩子的人家多在这个节日里请媒人去说亲,嫁出去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和粑粑回娘家献祖过年;村里的老年人轮流着到接到订婚礼物或有姑娘回家的人家去探望,分享一些礼品。
墨江的部分哈尼族,年节里经常整个家族聚会餐(自带食品),还有一种特殊的风俗,即前一年出嫁的新娘们,要集于村外山野里互相诉说自己的新婚生活,而严禁男子偷听。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