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风俗 瑶族特有的男子成人礼是啥样的
有很多宗教风俗习惯。“度戒”(或称“过法”)是其中最主要的一种。每个男子通常在八、九到十六、十九、二十二岁时,都要举行一次“度戒”仪式。“红头瑶”称之为“度鳃”,“篮靛瑶”称为“栽奢”,“沙瑶”称为“在”,富宁部分瑶族称为“者三”。“度戒”有戒师主持,先由戒师看“大同书”、二十八宿、六十甲予以择日举行。瞪戒"仪式有“大度”、“小度”或“度天戒”、“度地戒”之分。“大度”通常由七个戒师主持,“小度”通常由五个戒师主持。“度戒”期间,该男子须在戒师家吃、住,不能出门,不可见天,走路时须戴帽低头,除戒师之外,他人不得与之讲话,不得吃油荤食物。
入夜,方由戒师传授各种宗教仪札和课目,如背颂宗教经典和本民族、本家族的历史等。“度戒”仪式在村寨附近的草坪上举行,度时先搭一巫台(“蓝靛瑶”称“窝来”)于草坪上,然后由戒师将“度戒”之人引上巫台,并由戒师念经请神,诸神和众人既至,戒师使领“度戒”者对天发誓不杀人放火,不偷盗抢劫,不奸女拐妇,不虐待父母,不陷害好人,不做官欺人等等。
誓毕,戒师掇火于水碗内,表示如有违誓,命运将如同火入水而灭。然后,戒师即喊一声“度下!”“度戒”者随即全身卷曲,两手指交叉紧扣膝盖,置头于两膝之中,从巫台上一滚而下,台下有八人预先投一藤网接应,从巫台“度下”时,若两手松脱,四肢朝天,则不仅被人耻笑,且被认为“功德修得不圆满”,没有“过关”,“神鬼不灵”,是一件终身的憾事。“度戒”后,由戒师宣读日后所应遵守之法纪,加盖手印,由“度戒”者保存至死。
“度戒”在瑶族男子中有着成丁礼的意义。经过“度”和“度戒”“过关”者,日后便可继续与师父学习经文礼仪和其他道德训条,井受到社会尊敬,还被认为可以得到神灵保护;反之,则没有社会地位,不能取得姑娘的爱慕,甚至难以找到老婆;年长者如未举行此项仪式,一定时候需要补行,否则被认为“不是瑶家人”。
长期以来,“度戒”已成为瑶族人民训诫孩子应该如何做人的教育形式,而且在瑶族社会生活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瑶族男子命名有两次,一为乳名,一为法名;法名即“度戒”后由师父所取之名,此法名平时他人不得乱喊,唯有师父才能呼喊。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