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体育文化 蒙古族的男儿三艺是什么
从小生活在辽阔的草原上,经过长时间的生活与探索中,慢慢积累、发展成为现在为人所知的蒙古族体育。他们是马背上的民族,从小就要学习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艺”。那么,下面随小编一起来看一下蒙古族文化,了解一下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艺吧!
摔跤、赛马、射箭作为蒙古族传统的“男儿三艺”,自古即是男子汉们必备的本领,也是衡量他们有无真功夫的标志。这些活动不需要专门的场地、特殊的器材和固定的人数,随时随地都可进行。,不仅是那达慕大会的主要内容,劳动之余或婚礼、节日等喜庆时刻,民间也经常开展。蒙古族人民群众性的摔跤、赛马、射箭等体育运动,不仅锻炼了体魄,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更重要的是,近几十年来,内蒙、新疆等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运动员,蒙古族运动员在全国的各种比赛中屡屡获奖,在国际比赛中也常登领奖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赛马
蒙古人几乎是天生酷爱马,也很会训练马,若在过去,作为马背民族更是离不开马。好马、好骑手一直享有极高的荣誉。,赛马成为牧民最喜爱的运动。蒙古族赛马一般分赛走马和赛奔马两种。赛走马是指让鞍具齐全并钉有合适马掌的马跑对侧步(即前后蹄一顺交错前进),比马的速度、耐力、稳健和美观。有丰富经验者才能骑出走马来,所以,参赛的马多用5岁以上的成年马,骑手也以成年人为主。比赛时,要求骑手有高超的骑术,能够驾驭好马,使其既走得快、稳、美,又不能跑起来。还要求马抬步越高越好,这样显得很有“风度”,这不仅取决于马掌的重量,还要马的素质。一匹好的走马,即便在牧区也价格非常昂贵。
赛奔马是比马的速度和耐力,以先到达终点者为胜。奔马的步代与走马不同,是四蹄分前后成双交错奔跑。参赛的选手多为十二三岁的小男孩居多,因为他们体轻敏捷。为了减轻马的负荷和照顾骑手的安全,奔马都不备鞍具或配备轻巧的鞍具。骑手们只穿华丽的彩衣,头束红绿飘带,显得英武、神气。赛程一般长25至35千米。奔马赛比走马赛普遍,参赛的人数也多,少则几十,多则逾百。比赛开始,选手们迅速跃马,扬鞭飞奔,观众则雀跃欢呼,呐喊助威。
按蒙古族的习俗,赛马结束后还要赞马。取得名次的马依次排列在主席台前,由的老年人诵唱赞马词,然后还要朝获得第一名的骑马身上撒奶酒或鲜牛奶,以示祝福。除这种传统的赛马方式外,近些年还出现了障碍赛、花样赛等新的赛马形式,使这一马上运动项目愈发丰富、精彩起来。
射箭
蒙古族传统竞技项目。源于早期蒙古族以弓箭为射猎工具和征战的武器。蒙古族自古以来以精骑善射闻名于世。蒙古族射箭分骑射和静射,而尤善骑射。比赛时男女老幼均可参加。弓箭之式样、重量、长度、拉力都没有多少限制,各取其便。一般规定每人射9箭,分三轮射击,以中靶的箭数多少评定名次。静射即指站立不动拉弓而射。人和靶位之间的距离可依具体情况而定,但同一次比赛赛程是固定不变的。骑射是指选手在特制的跑道上边骑马奔驰边拉弓而射。跑道通常为一条4米宽、85米长,半米多深的沟。跑道左侧立有两个靶位,右侧立有一个靶位。比赛时,射手跃马进入跑道,在疾驰的马背上张弓搭箭,瞄准劲射。
1959年射箭被列入中国体育竞赛项目,要求按照国际比赛规则进行比赛,运动员以射中箭靶环数多少决定名次。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