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习俗 彝族撮泰吉是什么样的演出有何意义
国民族文化,自从盘古开天辟地到现在,中华文化已经有五年多年历史了。这么多年历史风雨的洗刷,有些文化融合了,有些传承了下来,的撮泰吉就是历史的见证。
彝族“变人戏”,彝语称为“撮泰吉”,是彝族重要的信仰民俗。它深藏于贵州莽莽乌蒙山深处一个叫裸戛的村寨。每当期间正月初三至十五,裸戛村一带的彝族同胞就会演出“撮泰吉”,举行“扫火星”的驱邪纳吉活动,祈求火灾、瘟疫远离人们,让平安幸福永远伴随彝家。演出的内容有祭祀祖先、民族迁徙、拓荒耕种、买卖牲畜、交媾繁殖后代等,才逐户为全寨扫除火星。这与古代中原地区流行驱鬼逐疫的大傩有大致相同的内涵。
“撮泰吉”的角色是老祖宗的化身,人们称为“神鬼”,主要已未完成进化成人类的猿猴特征来进行装扮,充满神秘感;面具为突额大鼻,身穿黑衣,缠绕白布带,表示初民为裸体,头饰包缠成尖顶状,行走为罗圈腿步态,言语为抽气发音含混不清。演出的全过程相互只能以角色名称称呼,如叫真名,怕被勾走灵魂。过去演出都在夜间举行,场地在村后的平地上,以灯笼及火把照明,面具存放在村边的山洞中。
“撮泰吉”的演出旨在驱邪崇、迎吉祥、祈丰收,正月十五的“扫火星”将整个“撮泰吉”演出推向高潮。惹戛阿布和“撮泰”老人在寨边岔路口埋下三个鸡蛋,并在上面燃起大火,所有的灾难、病祸在这熊熊火焰中被烧掉。隔一些日子,由“撮泰”老人取出埋下的蛋,视其好坏以派段当年的收成和祸福。
“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其面具浸透了一种原始的积淀;前额突起,鼻子直长,以明显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记。没有眼珠和牙齿,只在相应的部位剜出孔穴以表示眼睛和嘴巴;没有眼珠的空洞,似乎能穿透千年的岁月,人与神、生与死都变得模糊。单纯、稚拙、懑憨、怪诞是“撮泰吉”面具的整体风格。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