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为什么又称乞巧节呢?古代女子在七夕时为什么要拜织女?
节。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农历7月7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这是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是东方文化的一种展现。七夕节还有一个名称叫乞巧节,那么,你知道何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为何七夕节又称乞巧节?
乞巧,中国岁时风俗,是七姐诞(七月七)的一项习俗。农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七天八夜),穿着新衣的少女们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称为“乞巧”。
七夕的乞巧是什么意思
据说,七姐是天上的织布能手,旧时代妇女向七姐“乞巧”,乞求她传授的手艺;其实,所谓“乞巧”不过是“斗巧”。乞巧的方式大多是姑娘们穿针引线验巧,做些小物品赛巧,摆上些瓜果乞巧,各地传统民间的
乞巧方式不尽相同,各有趣味。近代的穿针引线、蒸巧馍馍、烙巧果子、生巧芽以及用面塑、剪纸、彩绣等形式做成的装饰品等亦是乞巧风俗的延伸。
拜织女学女红
古代女子为什么要在七夕拜织女呢?织女是一位纺织高手、女红大师,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要在鹊桥与牛郎相会,此时人们设香案祭拜,请求其传授女红技艺。古时候,无论是大家闺秀还是穷人家的女孩子,都要精通女红。
女红指女子所做的纺织、刺绣、缝纫等针线活儿。男子择妻,也以“德言容工”四个方面来衡量,其中的“工”即为女红活计。
古代拜织女常常由一位有威望的女子牵头,邀上的姐妹们,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聚会团拜。七月初七这天,要斋戒一天,沐浴净身,打扮得既庄重又漂亮。到了晚上,月光融融,清辉尽洒,初秋的夜风袭来,
凉爽怡人。在庭院中安放一张供桌,摆上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还要在瓶子里插上几枝鲜花和几束红纸,前面放置一个小香炉,插上几炷香。
大家在案前,面向织女星座,神情专注,虔诚许愿“乞手巧,乞貌巧;乞心通,乞颜容;乞我爹娘千百岁;乞我姊妹千万年。”祭拜完毕,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闲聊,交流针线技术。诗人蔡云有诗曰“几多女伴拜前庭,艳说银河驾鹊翎。巧果堆盘卿负腹,年年乞巧靳双星。”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