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起源如何?它经过了怎样的发展和演变呢?
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说起黄梅戏,很多人都会想到《天仙配》、《》这些耳熟能详的作品,不过关于它的发展历史你知道吗?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就和大家一起聊聊。
黄梅戏,曾经也叫黄梅调或采茶戏。说起黄梅戏的起源,其实早在唐朝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元两代的影响,逐渐有了戏曲的雏形,黄梅戏中唱词的长短句式及宫调,很有元曲、宋词的风格,从这里也可以窥探出黄梅戏演变的历史。不过,虽然有了雏形,但和现代的黄梅戏比起来还是有很大的区别,黄梅戏发展最快的阶段是末期到解放前的时期。这时期中国一直处于相对动乱的时期,而黄梅戏是属于民间的戏曲,这也是为何黄梅戏中的很多曲目表达的思想是人民反对封建统治和阶级压迫的原因。
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花腔的艺术特点体现在调式色彩的明朗化、舞蹈化、口语化,情感表达非常直接。而平词是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对情节的描写比较清晰,唱法也更加的流畅。
黄梅文曲戏的传统演唱形式是坐唱,无论街头巷尾、茶馆酒楼,只要有一条板凳就可以演唱,不仅可以自拉自唱、两人对唱,也可以多人分角色演唱。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表演活动的变化有关系,最开始黄梅戏并没有表演团体,以单人、双人居多,表演的曲目也以山歌、茶歌、采茶灯、花鼓调为主,道具更是;之后随着表演形式的增多,黄梅戏中增加了不少更具有故事情节的戏曲,如二小戏、三小戏等等,这时候,黄梅戏已经有了班社的雏形,算是半职业的演唱班子。不过随着黄梅戏的发展,黄梅戏渐渐的走出了农村,得到了更多城市人的喜爱,此时的黄梅戏班社已经比较成熟,不仅剧目非常多,而且形式正规、行当齐全。到了全国解放后,很多地方也都有黄梅戏班社的演出活动。
到了近现代,黄梅戏不仅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赵桂英》、《慈母泪》等传统剧目,还创作了《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等一系列的新剧目。其中很多剧目都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