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是什么?中元节的习俗又有哪些?
对中元节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中元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被叫做“鬼节”是因为,传说这一天地狱之门大开,鬼混被全部放出,但事实上,中元节与、、重阳节一同组成了我国的祭祖大节。那么大家知道中元节的由来吗?中元节的习俗又有哪些呢?
一、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之名起於北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根据五杂俎的记载“道经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七月十五日为中元,十月十五日为下元。”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 ,地官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於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得解脱。”也在这一天,举行超渡法会,称为“屋兰玛纳”(印度话ULLAMBANA)也就是“盂兰盆”。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上的蝙蝠,悬挂著、。为了使众生免於,便需要诵经,布绝食物给。此举正好和中国的鬼月祭拜,因而中元节和盂兰会便流传下来。
二、中元节的习俗
1.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河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的目的,是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放河灯,尤数黄河里放灯壮观。
2.祭祖
祭祖节在阴历七月十五日,所以简称为“七月半”祭祖。民间相信祖先也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需祭祖。祭拜的仪式一般在七月底之前傍晚时分举行,并不局限於特定的一天。
3.祭祀土地和庄稼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4.鬼节这天放天灯也有两个说法,其一是把自己家的小鬼用天灯放出去,把霉运带走,带的越远越好,让这些小鬼永远也回不来。这时候就很忌讳别人家的天灯落在属于自己家的地方,如果落下来,就要重新放飞出去。其二是说,家家都希望自己逝去的先人都能进入,鬼节这天放天灯,是为在阴间准备飞升极乐世界的先人们照亮升天的路。
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比如泰国、日本、朝鲜、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都有相应的祭祖普渡等传统习俗。中元节的祭祀活动,既有着对祖先的怀念,也是的义举,这种慈悲之心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