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道、天师道和五斗米道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五斗米道不受待见?
正一道、天师道和五斗米道分别是什么?为什么五斗米道不受待见?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我们都知道,中国本土唯一宗教——,主要分为两大派系全真道和正一道。其中,正一道又被人们称作天师道、五斗米道、鬼道等。
不过,在正一教内人士看来,称“天师道”没有问题,但称“五斗米道”、“鬼道”却不妥,因为后二者乃是外界对其的蔑称。
那么,这些名称是怎么来的?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要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要从正一道的创教历史说起。
据史载,天师道是由张陵、张衡、张鲁祖孙三代创建的。张陵原为今江苏徐州丰县人,自称是的九世孙,他本是太学生,后弃儒学道,于时入蜀,在鹤鸣山开宗立派。
按有关道书的说法,张陵是在鹤鸣山受之命,被封为“天师”,奉行“正一威盟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于是蜀地人民纷纷皈依。张天师乃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是为“天师道”。
“天师道”本为张陵教团的自称,因其传“正一威盟之道”,故后来又称为“正一道”。可见,称“正一道”为“天师道”,由来有自,正一道最早其实就叫天师道。
而天师道的根底,本为中原的“黄老道”,张陵及其弟子将之带入巴蜀后,不可避免与当地流行的“巫鬼道”产生了冲突。道书中记载张天师在西川,以太上老君所授剑印和符箓同鬼兵大战的传说,便是这种冲突的反映。
最终,宗教素质更高的天师道,击败了当地的巫鬼道,迫使巫鬼道的巫觋们也改换门庭,当了天师道的祭酒、道民。天师道逐渐在巴蜀扎根,影响日隆。
张陵去世后,其子张衡行其道,号称“嗣师”;张衡去世后,本应由其子张鲁继其位,但巫鬼道乘虚而起,教权落入了巴郡巫人张修之手。
张修掌权后,重兴巫鬼道,融天师道和巫鬼道于一体,道官称“鬼吏”,道徒称“鬼卒”,以《三官手书》为人祈祷治病,简化了布道手续和道资,一律收米五斗,故有“五斗米道”之称(也有称之为“鬼道”的)。
爆发后,张修也率领他的教众,号称“五斗米师”,攻夺郡县。不久,益州牧入蜀镇压起义军,招抚收编了张修的五斗米师,封张修为别部司马。
再来说已故嗣师张衡的妻子,以道术养生,容颜常驻,显得很年轻;她往来于刘焉家布道,刘焉悦其姿色,于是任命其子张鲁为督义司马。
后刘焉命张鲁和别部司马张修率军攻打汉中太守苏固;张鲁与张修掩杀苏固后,张鲁又袭杀张修,利用其祖(张陵)、父(张衡)两代的威望,夺回了教权。
刘焉死后,张鲁自立于汉中,复称天师道,在汉中建立了一个道教王国。他加强了天师道的正统教义,但仍沿袭张修五斗米道的很多旧法,如收五斗米等,故社会上依然称之为五斗米道或鬼道。
以政教合一为特色的张鲁政权,雄踞巴蜀近三十年。后在曹操大军压境之下,张鲁投降曹魏,官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在曹操的要求下,张鲁率大批道民北迁,天师道也由此传播到了北方和中原腹地。
张鲁的弟弟张卫不肯降曹,战死;张鲁的儿子张盛拒不受封,隐居江西龙虎山修道。张盛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尊张陵为祖天师,正式创立了正一道。
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也就明白,无论天师道还是五斗米道或鬼道,都是正一道的前身,无论多少,都与正一道存在着渊源关系。只是后世道书极力美化“三张”(张陵、张衡、张鲁),而掩饰张修,因为后者既是篡教者,又是反叛(起义)者。
“五斗米道”、“鬼道”之称,自然也就不受待见了!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