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孜别克族饮食 乌孜别克族日常饮食简介
以牛、羊、马肉及乳制品为主,一日三餐离不开馕和奶茶,以胡椒、酸奶子和肉汤做成的“那仁”最具有特色,手抓食是乌孜别克族待客的佳品。乌孜别克族禁酒,忌食猪、狗、驴、骡肉。
一日三餐,早晚两餐较简单,早餐吃馕喝奶茶,既简便又实惠,午饭是正餐,吃各种丰富的主食。用餐时,长者居上座,晚辈坐下席,家中人口多的,就分桌用餐。过去许多食物可以用手抓食,如抓饭等,故而饭前饭后要洗手,虽然现在大都改用筷子和匙子,但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一直保持下来。
乌孜别克族的食物结构中,肉食和奶制品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常吃蔬菜,多吃羊、牛、马肉。馕是主食,也是新疆信奉伊斯兰教各民族最常见的面食,还专有乌孜别克式的馕。其它主食有汤面、抻面、爆炒面、揪面片、油饼、馃子、薄饼、煎饼、肉焖饼、蒸包子、烤包子、馓子、花卷、饺子、馄饨、馒头、甜搅团等。
其中,馕的制法很多,有配加植物油或羊油、酥油的油馕;配加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的肉馕,以及薄片馕、窝窝馕;小圆馕、葱馕、平玉米面馕种种。他们也爱吃大米,除去米饭、粘饭和米粥,还精于烹制有“十全大补”之誉的“朴劳”(抓饭)。如菜朴劳(粉条白菜、番茄、辣椒抓饭)、肉朴劳(羊肉丁、胡萝卜丁抓饭)、蛋朴劳(葡萄干、杏干抓饭)、克德克朴劳(酸牛奶抓饭)、阿西曼吐(包子抓饭)。
乌孜别克人十分讲究饮食卫生,饭前饭后都要要用流动的水洗手。农牧区的人以仍以手抓进餐为主,居住在城市的人已开始使用筷子和匙子。
他们习惯于一日三餐,早晚饭多以馕、奶茶为主,配以糖浆与蜂蜜;午饭吃各种主食,辅以肉品和水果。用餐时,长者坐上座,幼者在下座。人口多的家庭或有客人还要分席用餐,一般是客人和男人一席,妇女和孩子一席。每逢节日或来客,乌孜别克人就要做一顿有民族特色的佳肴,或抓肉、或烤全羊、或那仁、米肠子、库尔达克、苗喀瓦波等,再摆上西瓜、苹果、葡萄、香梨、石榴、无花果等特产果品,相当丰盛。
副食多为牛、羊、马肉和蛋、奶,也吃鸡鸭鱼、蔬菜和水果,特别喜爱糖浆与蜂蜜,奶皮、奶油、奶豆腐、干奶酪等均系常备食物。
其烹调方法也较精细,如“那仁”,是将羊肉煮熟切碎,与洋葱末、胡椒粉、酸奶子搅拌均匀盖在肉汤或面片上食用。
“米肠子”是将羊肠洗净,灌入大米、羊肝丁、羊心丁,煮熟切片,用酱油、香醋、辣椒佐食。还有“库尔达克”(土豆炖牛羊肉)、“咯瓦波”(串烤羊肉疙瘩)、“尼沙拉”(蛋清白糖羹)、“纠波”(撕面片煮鸡蛋、羊肉片、菠菜)、抓肉、烤肉等,都有独特有风味。
民俗文化
- 宁波最具代表性的文化 宁波本土特色文化元素
- 有趣又少人知的传统文化 有趣的中华传统文化
- 山西十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山西的民间艺术品有哪些
- 有特色的少数民族风俗 还有哪些比较有特色的少数民族特色民俗
-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 北京有哪些和节气相关的民俗景点
- 少数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 少数民族的各种风俗
- 平顶山的特色文化有哪些 平顶山的特色传统文化
- 广西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西非物质遗产有哪些
-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 河南最具特色的风俗有哪些
-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 农历的节日按时间顺序怎么写
- 内蒙古民间艺术有哪些 内蒙古民间文化
- 弘扬传统节日的重要性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 传统节日的来历及有关故事 传统节日的传说和由来
- 北京有哪些传统民间艺术 北京有什么民间艺术
- 中国各地的民俗文化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书籍
- 七大民间艺术有哪些 民间艺术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