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渡金沙江的故事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概括

童话故事 2024-10-29 13:51童话故事大全www.ettschool.cn
       金沙江位于中国西南部的大河,既美丽又充满了险峻的气势。它横贯云贵高原和横断山脉之间,蜿蜒奔腾而下,汇入长江。这条河在地理上将云南与四川隔离开来,也是西南交通的重要水系。1935年,在长征的艰苦岁月中,金沙江成了一道对红军来说既是障碍又是机遇的自然屏障。
当时,红军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四渡赤水后,蒋介石指挥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试图围追堵截,誓要将红军彻底消灭。蒋介石设想通过截断红军的退路,将其困死在金沙江南岸。红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一批将领,洞察局势、审时度势,在极其危险的局面下制定了一个大胆的战略决策——巧渡金沙江。这个决定不仅挽救了红军的命运,更成为了长征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流湍急。对于装备简陋、缺乏渡河工具的红军来说,如何成功渡江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更为艰难的是,国民党军队在江的两岸设有严密的防守,一旦红军有所动静,立刻会遭到致命打击。
但红清楚,必须跨越金沙江,才能彻底摆脱追兵,赢得时间和空间,为之后的战略进攻打下基础。于是,红军高层开始策划一场精密的巧渡行动。他们决定利用金沙江的地形特点,采用“声东击西”之计,在敌人猝不及防的情况下,顺利渡江。
红军制定了详细的渡江计划,是情报的搜集。侦察员被派出,深入敌占区,探查金沙江沿岸的渡口情况。经过细致的侦查,红军发现,金沙江上虽然有国民党军驻守,但其防守力量并非坚不可摧。一些渡口守军比较松懈,尤其是敌军认为红军装备简陋,不可能大规模渡江,没有进行严密的防备。红军决定利用这一漏洞,实施渡江计划。
渡江的核心策略是快速出击,抓住时机,避开敌人防守力量最集中的区域。为了让敌人误以为红军将从正面渡江,红军特意在金沙江沿线的几个地方制造动静,摆出一副即将渡江的架势,吸引国民党军主力集中在那些地方。
与此红军秘密调动主力部队,在敌军防线薄弱的地区进行隐蔽行军,并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迅速收集到了制作简易渡船的材料。红军战士们甚至把附近的门板、木料拆下来,紧急拼装成简陋的小船。
红军选择了一个敌人意想不到的渡口——安顺场。安顺场位于金沙江下游,地势较为险要,江流湍急,敌军以为红军不可能从此地渡江,并没有过多布防。正是这一点成为了红军巧渡金沙江的重要突破口。
1935年5月初的一个深夜,红军的巧渡行动悄然展开。为了保证行动的隐秘性,红军对渡江的时间选择极为谨慎。他们利用夜幕掩护,悄无声息地将简易的小船投入江中,红军的先头部队开始渡河。
江面上,浪涛滚滚,水声如雷,但红军战士们毫不畏惧。他们熟练地操作着简陋的渡船,在激流中顽强前行。没有人发出一丝声响,每个人都紧张而专注地执行任务,因为他们深知,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一旦行动失败,不仅会失去渡江的机会,整个红军都可能被困在敌人的包围中,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红军战士们在湍急的江水中奋力前行时,蒋介石的部队依然被困在红军制造的假象中。国民党军队被红军的“声东击西”之计迷惑,错误地将兵力集中在另一个渡口,未曾察觉到红军的真正动向。这为红军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主力部队得以迅速而安全地渡过金沙江。
红军先头部队成功渡江后,迅速在对岸建立了桥头堡,确保后续大部队的渡江安全。随后,红军主力部队分批次、昼夜不停地渡过金沙江。红军的巧渡行动完全出乎敌人的意料,当国民党军反应过来时,红军已经顺利渡过金沙江,完成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渡江行动。
金沙江的胜利渡过,标志着红军在长征路上赢得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战略转折点。金沙江的滔滔江水见证了这场非凡的战斗智慧和勇气。红军成功摆脱了数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打破了蒋介石试图将红军一网打尽的计划,为之后的长征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次巧渡金沙江的行动不仅仅是一次军事上的成功,更展示了红军将士们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勇气。在极端不利的条件下,他们凭借对地形的精准判断和出色的战略部署,成功化险为夷。这场战斗也彰显了红军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当地百姓在关键时刻为红军提供了巨大的支持,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革命赞歌。
       巧渡金沙江的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无数中国人。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页辉煌篇章,更是中国人民面对困难与挑战时勇敢不屈的精神象征。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辉煌。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