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眼中的德国汽车工业
每年11月中旬,最西部的城市亚琛(Aachen)开始等待冬季的场降雪。就读于亚琛工业大学的陈伊顿今年恐怕没什么赏雪的心情——12月份的毕业答辩意味着这个电气工程专业的中国生,要把之前大部分的时间用在修缮论文上面。
两年多以前,陈伊顿从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毕业,选择到亚琛工大继续求学。“理由很简单,这里有最好的电气工程专业。”来到亚琛工大之后,除了严谨的学术训练之外,这所大学与这座城市的开放与融合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湖南出国介绍,地处欧洲大陆正中央的亚琛古老而安详,市中心距离德国、以及三国的交界处仅有5公里因此又被称为“欧洲的心脏”。和许多西方高校一样,亚琛工大不设围墙,学校的建筑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我们都是通过标识的铭牌来判断这栋楼是不是属于我们学校。”
作为德国联邦教研部与德国科学基金会共同遴选出的德国(Exzellenzinitiative)中的一员,亚琛工大不仅为其所在的城市提供科研支持,同时也在深度参与德国乃至全球汽车工业的时代变革。
亚琛市所处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北威州”)拥有232家汽车行业企业,仅次于巴登-符腾堡州(简称“巴符州”,戴姆勒、保时捷及博世等企业所在地)在各联邦州中排名第二,是德国最重要的汽车工业基地之一。
距离陈伊顿宿舍300米的地方,汽车制造商福特将自己的家海外研究中心选址在了这里。联合位于科隆(德国第四大城市)的产品研发中心,福特在此完成了福克斯和蒙迪欧等车型的研发,并且实现了自身美系品牌德系科技的认知转变,而后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或许是大众排放丑闻之前吧)都是更高安全性与更优燃油经济性的代表。
除此之外,拜耳材料科技、HELLA照明、蒂森克虏伯汽车系统等汽车零部件企业也都分布在北威州各地。
“德国国土面积不算大,所以学校和工业界的联系并不局限在当地。我所在的研究所就和巴符州斯图加特地区的博世电驱动部门,还有其他整车厂、汽车零部件企业有合作。最近快要结束的一个科研项目,甚至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多个汽车相关企业,历时将近40个月,”陈伊顿告诉界面新闻记者。
就在陈伊顿为进入汽车工业谋生而刻苦求学的数年中,曾经占据以“电子/IT/工业机器人”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先机,从而成为发达国家制造业领袖的德国,却在新一轮的互联网和未来领域创新浪潮中滞后。其中常被提及的一个痛点是,“在高档汽车和新能源技术领域领先的德国,却没能产生特斯拉电动汽车这样的行业颠覆性产品”。
面对全球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焦虑,德国开始重新审视制造业的创新技术,包括信息网络技术、智能制造技术以及新能源技术等,并在2013年4月正式提出“工业4.0”战略,同时投入大约2亿欧元(约合13.7亿元人民币)的扶持基金。
现在的亚琛,城市的大部分区域已基本实现Wi-Fi覆盖,而由奔驰设计制造的纯电动公共汽车已能做到完全按照时间表运行。尽管“工业4.0”仍存在于时间表中,但在陈伊顿看来,“那是迟早变为现实的事情。”
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期间,中德双方共同发表《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共塑创新》,宣布两国将开展工业4.0合作。今年5月8日,中国版“工业4.0”——《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公布。上月末,德国总理默克尔在其任期内第8次访问中国,中德双方在表达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的愿望基础上,再次确认了中国制造2025对接德国工业4.0的巨大潜力。
《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提出,大力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在此之前,中国政府曾计划要在2020年完成500万辆电动汽车投放市场。主管经济促进、社会与居住的亚琛市副市长ManfredSicking称,“德国是目前全球领先的电动汽车供应商,而中国是可以预见的世界大电动汽车市场,因此电动汽车将成为中德合作创新的主要领域。”
今年9月,北汽新能源与Meta公司合作的亚琛研发中心正式挂牌成立。10月下旬,德国北威州投资促进署、亚琛革新与技术转让公司以及南威斯特法伦署,联合在中国重庆、上海和广州等地举办专业论坛,推介北威州汽车工业基地。对于以电动汽车研发见长的亚琛以及北威州来说,如何借助政策利好吸引更多的中国企业前往当地投资、合作,成为亟待解决的议题。
当被问及德国与硅谷在电动汽车研发领域的角力,陈伊顿并不打算隐藏自己观点中的鲜明倾向。发展新能源或是电动汽车的初衷,一为环保,二为化石能源(可能)枯竭的将来寻找一种使用可再生能源的交通工具。“实用、低能耗、低成本才是现阶段电动汽车应该具备的重要属性,而这也是德国的电动汽车研发一直以来都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在小型化、家用型的汽车上(当然宝马i8是个例外)的原因。”
特斯拉以典型的硅谷风格制造出明星般的电动车型ModelS,吸引了此前对于新能源汽车漠不关心的人们的目光。然而,若要实现新能源或电动汽车的普及,以亚琛为中心、北威州为基地的德国路径似乎更加实际。
12月下旬,答辩成绩一经确认,陈伊顿便将顺利毕业。谈及归国后的打算,土生土长的上海青年似乎没有太多的压力,“如果能在整车厂或者汽车零部件企业从事电驱相关的研发工作,那是再好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