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S校长:大学必须在后疫情时代促进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发展
目前,国际社会仍需继续应对新冠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与此同时,各国政府、机构和领导人也开始思考后疫情时代的世界格局。虽然各方尚未达成明确共识,但普遍认为后疫情时代的格局将以多方面复杂性和深度不确定性为标志。
我们面临的深刻挑战亟需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大胆的解决方案。大学在这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机会来塑造未来,我们可以强力推动学生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发展,并大力促进创业这一创造新机遇的组织的发展进程,支持终身学习和发展,促进社会福祉。
大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促进学生的创新力和创造力,从而产生更广泛的社会影响。在此,我想分享三个已经证实对新加坡国立大学具有变革意义的方法。
创业是独特的学习路径
对于新国大的本科生来说,沉浸式创业教育可以成为一次改变人生的重要经历,这能够帮助他们培养出敢于冒险、坚韧不拔、创新创业的心态。
我们的旗舰项目—新加坡国立大学海外学院计划(NUS Overseas Colleges)始创于2001年,学生有机会在一年时间内亲临全球创业氛围最活跃的地区。目前,该项目已培养了大约3,000名校友。
最近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该项目取得的显著积极成果。研究结果表明,曾参与新国大海外学院项目的校友在毕业后六个月内创业的可能性几乎是其他新国大毕业生的10倍。此外,海外学院校友创办了665家初创企业。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7月,他们总共筹集了大约6.7亿美元(约合4.9亿英镑)资金。
大学是创新中心
创业者要充分发挥潜力,来自动态创新生态系统的支持必不可少。大学在这类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
世界上不乏相关案例,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硅谷,其他类似案例还包括韩国科学技术院(KAIST),中国南方科技大学(SUSTech)和以色列理工学院。新加坡国立大学有幸在充满活力、蓬勃发展的新加坡创业环境中心地带发挥带头作用。
政府对研究的大力支持也成为了创新驱动力。新加坡政府投入190亿美元用于国家“研究、创新与企业2025计划”(Research, Innovation and Enterprise 2025)。因此,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经费呈强劲增长趋势,在2019年达到5.7亿美元。
新加坡国立大学还通过提供全套创业支持服务来助力生态系统的整体成长和发展,服务内容包括指导和加速器计划、提供资金和构建全球网络的机遇等。
应对新挑战的跨学科框架
创新力和创造力不应该只属于那些有志于创业的人。相反,这些品质应作为全社会的普遍能力得到积极推广。
我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全球性问题,比如气候变化、技术性颠覆和收入不平等。这些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的挑战往往无法通过单一学科的解决方案来应对,因此思维方式的转变显得更为紧迫。
大学历来是创新思想的中心。拥有不同技能和才能的个人汇聚于此,沟通交流。不同领域的碰撞往往会产生最具创造性的见解。
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我们不仅在不同群体之间构建高度适应性的动态跨学科框架,对待学生个体也是如此,转型推动跨学科研究。
从下个学年开始,将有2,000名本科生就读于我们新成立的人文与理学院(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Sciences)。人文与理学院的核心支柱包括:拓宽知识基础的跨学科共同课程;强调知识领域间综合、整合与洞察力的学习方法;通过问题驱动型教学法进行体验式学习,以鼓励运用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影响的想法与知识。
这种学习模式支持学生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解决现实问题通常要求我们了解人类、机构和自然力量相互作用的诸多复杂方式。此外,雇主青睐适应性强、有创造力、能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应用技能和知识的毕业生,跨学科学习的实用性也契合这一偏好。
毕业后,新国大毕业生将踏上终身学习之旅。随着寿命的延长和职业的不断转变,跨学科能力将成为关键工具,帮助他们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场景需求,并通过自我发展获得成就感。
疫情清晰地呈现出我们需要如何利用创新力、创造力和韧性企业精神来应对复杂的关键挑战。随着我们迈向后疫情时代,大学将作为推动者发挥深刻作用,帮助社会与个人释放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潜力并促进社区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