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加坡国大发起亚洲城市热研究
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气温上升,大量极端高温事件使亚洲城市居民的生命受到威胁。专家预测,高温将是当前新冠疫情后最严重的全球健康危机之一。尽管如此,却很少有人写过亚洲热的历史、社会或文化因素,收集到的历史温度数据也很有限。
最近,由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NUS Asia Research Institute, ARI)科学、科技和社会集群(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 Cluster,简称STS)负责人Gregory Clancey副教授领导的研究团队发起了一项名为“亚洲城市热”的研究项目,研究新加坡、香港、新德里和武汉四个城市的温度变化、降热方法以及危险的城市热对社会、经济和健康的影响。
这是在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首次(也可能是最雄心勃勃的一次)从人文和社会科学角度了解城市热的研究。
城市热——研究不足的社会科学议题
该跨学科项目于2019年7月启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界的学者如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参与其中。
研究主要关注以下问题:(1)从殖民前时期到现在,新加坡及其他类似亚洲城市的热岛效应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在何处发展起来的?发展到了何种程度?变化轨迹又是什么?(2)不同的文化、社会、技术、设计和规划实践如何因城市热而得到缓解或加剧?
项目采取三管齐下的方法。第一部分研究内容为“城市热岛效应”以及城市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建设对热岛现象加剧或缓解的影响。
研究人员将收集目标城市的温度综合记录,包括缺失的历史温度数据。重点是,专家将追踪比现有数据更长的热期,并详细比较城市、城市周边和控制场所之间的城市热。
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涉及对亚洲城市热的亲身体验。研究人员研究了和城市热相关的日常生活实践与建筑环境设计和规划变化的关系,以及这些实践与其他形式的物质文化和文化实践的相互作用。例如,饮用冷饮是降热的常见方法。
他们还将研究决定人们暴露在热环境中的政治和社会过程,以及人们如何使用现有技术的低能耗日常替代方式来降温。
最后一部分研究内容侧重于整理热浪等极端热事件记录,研究其社会、健康和经济后果,并探究日益严重的环境危害的频率和强度。
对城市热研究的贡献
Gregory Clancey副教授也是新加坡国立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的历史学家。他分享说:“我们正走向更加炎热的未来,却没有在文化上做好充分准备。了解人们过去如何适应高温,也许能让我们对在本世纪如何处理城市热更有信心和想法。”
新加坡国立大学设计与环境学院建筑系联合研究员曾若晖副教授(Chang Jiat Hee)补充说:“城市热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空间问题,因此从建筑环境角度理解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为了帮助公众了解城市化模式如何加剧城市热,团队计划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图书馆合作,创建一个开放访问的互动网络平台,内容包括口述历史问卷、档案文件、历史地图、图像和视频。
该项目将于7月推出,也会作为教育资源让公众和学生以新颖的方式了解新加坡及其他城市的历史。
4月21日至23日,一场名为“亚洲城市热: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国际会议正式举行,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就紧迫问题进行深入讨论并提出政策建议。
除了Gregory Clancey副教授和曾若晖副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和研究项目经理鄭允熙博士(Yoonhee Jung)也为项目贡献了专业知识。研究小组还包括来自当地其他高等院校的学者,以及来自香港大学和杜伦大学等海外大学的合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