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知识 >
墓志铭在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广泛使用的-
历史知识 2025-02-23 17:49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墓志,乃古人置诸墓穴之中,用以记载逝者生平事迹之石刻。其尾声以韵语呈现的铭,称之为墓志铭。墓志铭分为两部分,序文称为“志”,用以叙述逝者之姓名、家世背景及生平事迹。而“铭”则以韵文形式,表达对逝者的缅怀与颂赞。
(图片来源:网络)
关于墓志之起源,学界存在多种观点:
其一,秦代说。秦陵队在始皇陵附近发掘了秦代刑徒墓,清理出大量残缺废弃的墓瓦文,这些记录刑徒姓名、籍贯的文字被认为是我国最早之墓志。
其二,汉代说。有文献记载,前汉杜子春临终作文刻石埋于墓前,实为我国志铭之始。东汉时期已有用石头刻制的墓志出现。如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所藏的“东汉刑徒砖”,记录了刑徒的部属、性质、狱所名称、刑名、姓名和死亡日期等内容。
其三,魏晋说。因东汉末年政局动乱,许多墓葬被盗,于是产生了将地表刻石埋入墓中的墓志铭形式。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墓碑、墓志发展的高峰期。
其四,刘宋元嘉年说。此观点基于南朝刘宋大明八年出土的《刘怀民墓志》,这是现在已知的最早自称“墓志铭”的石刻。刘怀民的墓志明确标识了志文与颂文的完整性,反映了这一形式的起源时间。而清代端方也在《陶斋藏石记》中确认了这一观点的时间点。《韩谦墓志》为我们提供了关于马德家族世系及其在兰州的军事生涯的珍贵历史记录。墓志的起源虽众说纷纭,但其核心涵义可归纳为四点:纪念墓主人、埋于墓内、具有固定载体以及遵循特定行文格式。这一传统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延续下来,成为我们了解先人生活与历史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