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造反的时候,为何王平选择听从杨仪的呢?

历史知识 2025-02-17 19:49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在公元234年,伟大的蜀汉丞相诸葛亮不幸在五丈原离世。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和策略,为蜀汉政权的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由于局势动荡和蜀军的孤立无援,他做出了明确的指示:所有蜀中将士必须回归蜀中,不得擅自与曹魏军队交战。这一命令,自然也包括了他的得力大将魏延。

在孔明去世后,参军杨仪遵循了孔明的命令并让魏延负责蜀中的防御。但此时魏延并未听从号令。杨仪、姜维等人不得不实施诸葛亮临终前制定的第二套方案,于是他们不顾魏延,率领军队返回蜀中。得知这一消息的魏延愤怒不已,立即率领部下先行南归,并且烧毁沿途的阁道,阻碍了蜀军的顺利返回。

魏延性情孤傲,但他带兵有方,善待士兵,并且在汉中镇守了十多年。他的战绩和表现显示他绝非空谈之人。可以说,魏延是蜀中的第二号人物。随着诸葛亮的去世,蜀中再也没有人能压制住魏延,这也许是他拒绝服从命令的深层次原因。

从公私两方面来看,魏延不听从命令都是不可接受的。魏延作战勇猛,常常一击即胜。这次他也展现出了高超的战术,率先领军占领了南谷口,并在此设下伏兵,意图一举击败杨仪。

杨仪方面也派出了得力将领王平应对。王平对于魏延的行动非常愤怒,并大骂魏延的先头部队。据《志/魏延传》记载,王平占据有利地形,对魏延的士兵大喊:“丞相刚刚去世,尸骨未寒,你们这些人怎么敢造反呢?”魏延的士兵在听到王平的怒斥后,知道魏延理亏,纷纷离开了阵营。最终,魏延在汉中被斩首,一代名将就此陨落。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