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历史上诸葛亮是如何对待魏延的?和演义完全不同
《三国演义》中,有一人因被认为有反骨而被误解,他在诸葛亮病亡时更是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此人便是魏延。但在正史中,他的命运真的如此波折吗?
答案并非如此。实际上,诸葛亮对魏延颇为赞赏,他看到了魏延作为将领的潜力。那么,魏延是如何走向死亡的呢?如果他不死,蜀汉的未来又会如何呢?
魏延从一名普通士兵逐步崛起,最终成为征西大将军,他的成长之路充满艰辛。在五虎将相继离世后,魏延成为了蜀汉的重要支柱,更是诸葛亮最信赖的武将。
魏延善于照顾士兵,勇猛非凡,但他性格高傲,脾气暴躁,令人难以接近。他与杨仪之间的关系尤为紧张,两人多次发生冲突,甚至魏延多次做出要杀杨仪的举动。诸葛亮非常看重这两个人才,常常为他们调解矛盾。这一切在诸葛亮去世后发生了改变。
随着诸葛亮的离世,大军开始回撤,但魏延坚持继续北伐。与杨仪的矛盾激化,两人互相指责对方谋反。在费的担保下,杨仪得以脱身。魏延不服,发起攻击,但魏延的部下并不愿意背叛,纷纷倒戈。最终,魏延被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魏延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与他争斗的杨仪,也在一年后遭逮捕,最终畏罪自杀。
那么,如果魏延不死,蜀国的未来会怎样呢?
情况无非有两种。
一、在朝廷中受到排挤。
魏延的性格和处世方式让他在朝廷中并不受欢迎。虽然他受到诸葛亮的欣赏,但如果他回到朝廷,很可能会受到其他朝臣的排挤,最终难以得到重用。
二、领兵在外继续北伐。
魏延对恢复汉室充满热忱,他是一位忠实的北伐主义者。即使朝廷文臣排挤他,他仍可能继续申请领兵在外,继续北伐。他甚至可能实施自己的“子午谷奇谋”。但这个战术风险极高,一旦失败,他可能会因此背上罪名。毕竟,他在蜀国的地位无法与诸葛亮相提并论。
魏延的死与不死并不能改变蜀国的命运。但他如果不死,或许也不会成为蜀国的大将军。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未知与变数,令人感慨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