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特殊的一个百姓,朱元璋每年召见他一次
介绍特殊百姓郭老舍:朱元璋为何一年只召见他一次?
在历史的洪流中,总有一些人的名字被岁月铭记。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位人物名叫郭老舍,一个被朱元璋格外关注的特殊百姓。他是濠州定远县人,虽然史书上关于他的记载不多,但他的故事却令人好奇。
这份故事从一份古老的圣旨开始。那是洪武四年的事情了,朱元璋以白话的方式向郭老舍传达了他的旨意。朱皇帝在圣旨中再三挽留郭老舍留在南京,但他心中坚守着回乡守祖的信念,决定回到家乡以耕种为生。朱元璋尊重他的选择,下旨免去他的赋税,并允许他每年前来京师一次,亲自召见他。
那么,这个郭老舍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连朱元璋都如此关注呢?他的身份在明朝时期就引发了争议。
一种说法是,郭老舍是郭子兴的小儿子。郭子兴,那位在濠州起兵反元的英勇人物,对朱元璋的大明王朝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回忆起当年,在皇觉寺当和尚的朱元璋,因为郭子兴的提携,加入了他的义军,并最终继承了他的军队,打下了大明江山。
有人对郭老舍的身份提出质疑。在朱元璋的《敕赐滁阳王庙碑》中,他明确提到“夫人生三子”,并没有提及郭老舍。那么,郭老舍的究竟是什么?
根据史书的深入记载和明朝人的考证,郭老舍其实是郭子兴的儿子,但他的母亲并非张夫人,而是另一位与郭家关系紧密的女子。这位女子是郭子兴的养女,她曾对郭老舍说:“法所不可无亲。今官尔,尔胜官乎?”这使郭老舍醒悟,婉言谢绝了朱元璋的赐官。朱元璋送他一头牛、十二蹄的马,送他归隐山中。
到了明朝中后期,郭老舍的后裔郭琥向皇帝上书,自称是郭子兴的后裔。明孝宗认可了他的身份,“赐郭琥冠带,令奉滁阳王祀事”。尽管后来郭老舍受到邻居的诱骗,一度出走,被发往黑窑场做工,但朱元璋始终未曾忘记他,下诏赦免他的过错,并让他每年入京朝见。事实证明,郭老舍没有出来做官是正确的选择。他去世后,朱元璋下诏“赐葬立石”,以表彰他的功绩与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