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去世前,他究竟要选谁作为继承人?
当年秦始皇巡视天下,来到了一个名叫“伯人”的地方,突然身体不适,病情日益加重。秦始皇不禁泪流满面,频频叹息,感慨道:“天命难违,吾命将逝,悲痛欲绝。”
他立即召来丞相,含泪诉说自己的心声:“我自信天命所归,理应寿终五旬。自十三岁登基,已执掌秦国三十七载。如今大限将至,却未知死期。巡游天下,希望能逆天改命,但看来已回天乏术。我病势沉重,恐怕就在这几日。我欲赴甘泉宫,或能延续生命。一切需保密,不可让群臣得知。”
随着秦始皇的病情加重,几乎无法露面。丞相李斯被再次召到身边。秦始皇哀愁地说:“我活到五十岁,已心满意足。但我的儿子尚年幼,恐难镇住局面。我闻说牛马之死会引来蚊虫争食,大臣纷争则百姓受苦。我怜悯我的儿子和百姓,若他们遭遇不幸,我岂能瞑目。必须立一位有担当的君主。”
丞相李斯听后惶恐不安,连忙表示忠诚:“陛下万寿无疆,不可轻言生死。臣虽非秦人,但蒙陛下提拔,成为丞相。臣时刻领会陛下旨意,谨守法令,重视农业、强化军队,管理秦国。秦国之所以能代替周王室拥有天下,皆是陛下之功。臣敢有二心,天诛地灭。”
秦始皇泣道:“我并不怀疑你,你是我的忠臣。我要问的是,谁适合继承我的皇位?”丞相李斯和御史臣去疾冒着生命危险建议:“如今情势紧急,召集大臣商议恐生变故。因此请立胡亥为继承人,以免发生不测。”秦始皇无奈答应。
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为防止手握重兵的将领造反,他立刻下令处置相关人物。随后宣布大赦天下,包括某些人的赦免。然而赵高掌权后,秦朝的辉煌岁月便付诸东流。
与《史记》相似但稍有出入的是,《赵正书》(赵正即指秦始皇)中关于秦始皇究竟立谁为继承人的记载。小编认为,《赵正书》中的描述似乎更符合逻辑。当时杀扶苏是为了防止秦国分裂,而在秦始皇的二十几个儿子中,胡亥一直跟随在身边出巡,为了朝局稳定,不立他又能立谁呢?唯一的遗憾是胡亥登基后,不应重用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