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是在公元前1046年1月开始的。然而武王伐纣是什么战役呢?实际上武王伐纣又称牧野战役,是一场解救黎民百水火的战役,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历史意义的战役。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的周武王亲自率战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周军抵达孟津,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联军总数已达到4.5万人。据军事史家推测,当时有三百多辆战车,三千五百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是第一梯队。剩下的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联军冒雨兼程北上,至百泉后折而东行。公元前1046年1月25日到达商的别都朝歌。
1月26日凌晨,周武王一早就赶到商朝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举行誓师。誓师完毕后,周王姬发与各诸侯商讨了有关攻打商朝的战略。战略计划:趁商朝主力军滞留东南之际,精锐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深入王畿,击溃朝歌守军,一举攻陷商都,占领商朝的政治中心,瓦解商政权,让残余的商人及其附属方国的势力群龙无首,然后各个击破。《·大明》 中记述此事,称之为“燮伐大商”或“肆伐快速进攻大商”,和二战的德国“”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至此要问武王伐纣是什么战役?除了从战争意义上解救黎民百姓之外,从战役过程上看还是一场经过周密计划的“闪电战”。牧野战役让残暴昏庸的应接不暇,让商朝的军队溃不成军。
武王伐纣的基础是什么
周武王是部落周文王之子,周文王生前最大的愿望是灭掉商朝,周武王继位之后,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大力发展部落,以等待最好的时机来灭掉商朝。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武王伐纣的基础是什么呢?首先周武王伐纣的基础就是国家的稳定和强大,让周氏部落发展迅速,周武王也采取了措施,在政治上他重用太公望、旦、召公奭等人,这些都是得力大臣,将周氏部落治理的井井有条。于公元前1048年间,愿意同周朝合作的国家和诸侯有800多个,可见当时周朝的是多么强大。
武王伐纣的基础是什么呢?主要体现在对待奴隶主的态度上,周武王虽然没从根本上撼动奴隶制度,但是对待奴隶是温和的态度,引导奴隶进行农业生产,或者是加入到军队中进行锻炼,适应作战方式,这些举措为武王伐纣提供了足够的兵力和粮草。
除了外界的种种因素外,武王伐纣的基础最主要是顺应民心,顺应天意,只有顺应历史的战争才会取得胜利。周武王作战有名,以讨伐暴君为口号,这种大意之举,拉拢了人心,在牧野之战前,召集了周边的各个邻国以及诸侯,,所以武王伐纣能够,节节胜利。除了这些之外,武王伐纣的基础还有周武王对待奴隶的态度,当时商朝就是因为奴隶的矛盾所激化,周武王在这一方面做的很好,在武王伐纣的过程中,奴隶纷纷投降倒戈到周武王这边,加速了战争的胜利。
武王伐纣的结果
公元前1046年,武王姬发率领以周部落为主的联盟军讨伐整日沉于美色,不顾国家安危的商王帝辛,即著名的武王伐纣,最终周武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武王伐纣的结果可谓。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史料《尚书 牧誓》中,对这次大战的经过曾作了简单的描述,是迄今有关武王伐纣的最早文献。书中叙述说,当天早晨,姬发早早就赶到商别都朝歌郊外的牧野,只见他左手拄着黄钺,右手握着以白色旄牛尾为饰的旗,举行誓师。誓师完毕,各部落派兵参加会盟的战车共有四千余辆,全都列阵于牧野。讨伐开始后,由于周武王讨伐商王帝辛得民心所向,虽商王派出七十万大军前去抵抗,但帝辛的军队无心作战,都盼着武王前来讨伐商王,帝辛的军队都掉转武器攻纣,成了姬发的内应。最终周王几乎不伤一兵一卒,就攻下了商国的都城。
武王伐纣的结果使商王帝辛恐慌逃跑,退入城中登上鹿台,把他的宝玉都穿戴在身上,自焚而死。姬发用黄钺砍下帝辛的人头,挂在大白旗上。用黑钺砍下商王宠妾的头,挂在小白旗上。武王胜利之后将所有诸侯重新分封。将牢中所有被商王关押的无罪之人全都释放。命闳夭为之墓培土为冢。命宗祝祭享于军中。然后撤兵回到西方。姬发巡狩,记录其政事,作《武成》篇。封诸侯,分赐殷的宗庙祭器,作《分殷之器物》篇。姬发追怀古代的圣王,因而嘉封神农的后代于焦,的后代于祝,帝尧的后代于蓟,帝舜的后代于陈,大禹的后代于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