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祸得福,揭秘汉窦太后的人生三大不幸

历史知识 2022-07-10 06:50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西汉时的窦皇后干预朝政,推崇黄老思想,自她之后,没有一位中国的统治者能像她一样真正的以“ 黄老思想”来“ 无为而治 ”。,有人说其扮演了一个逆历史潮流而动的角色。但政局稳定,宽政待民,经历 、二朝,史称“ 文景之治 ”的盛世,与推行黄老之术的宽民政策有很大关系。后汉武, 独尊儒术 ,虽布威名于四方,却将大折腾得筋疲力尽。由此可见窦皇后的功过也不可一概而论。

  其实,窦氏由皇后到皇,再到太皇太后,也确实不容易。据说,她一生有三大不幸。

  一是父母早死。窦猗房从小失去母亲,末年战乱期间,父亲又不幸去世,留下窦后和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叫窦建国,字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三人,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生活十分悲惨。秦末汉初,,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窦氏与兄弟二人,几乎不能自存。一年初秋,家里的粮食全部吃光了,小窦猗房一看没有米下锅了,突然“哇哇”大哭起来。大哥窦建国先是把妹妹的头揽在怀里,一番安慰,然后跑出家门,把地里原本可以长到比拳头还大,等到秋后才能成熟,现在刚刚长到手指大小的红薯挖了回来。小窦猗房一看,也跑到地里,把哥哥刚才拔出的红薯秧捡回家。红薯当干粮,秧子当菜,哥仨吃着吃着,大笑起来。几天的工夫,他们就把地里的红薯吃得精光。这可是成熟以后他们全家一年的口粮呀!

网络配图

  这时,朝廷在民间挑选宫女进宫,正好来到这个村,窦猗房便去应选。挑选的官看小窦猗房虽然面黄肌瘦,透露着天资聪明的贵人之相,被选入汉宫。

  二是天不从人愿。汉初执政时期,窦猗房被选入宫,做了一名普通的宫女。

  进宫之后,生活自然比以前好了很多,不仅有吃的,宫里还统一着装,发了工作服。窦猗房认为,这和从前比,真是有天壤之别。日子一天天过去,窦猗房原本以为会在长安宫中默默无名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她没想到,这时吕氏挑选宫中的宫女赏赐给当时的诸侯王,各地的诸侯王每人可以得到五个宫女,窦猗房的名字也在选送名册之列。因为窦猗房的老家在河北清河,当时属于赵国,所以远离家乡的窦猗房就特别想借这次机会被分到赵国,这样就可以离家近点。其实,离老家远近已经没有必要考虑,因为父母早亡,两个兄弟在她离家的,也一起逃荒到了外地。

  可是,窦猗房还是这么想,似乎离家近了就亲切,就安心。于是窦猗房就央求主管分配的宦官,说“请你把我分配到赵国吧!”当时,负责分配的宦官也答应了。可是在分配时,负责的宦官就偏偏忘了窦猗房的嘱咐,将窦猗房的名字写到了分配去代国的名册中。

  窦猗房不愿意到代国,因为当时的代国邻近匈奴,在今天的山西,这样窦猗房不是离家近了,而是离家越来越远了。,这一切,已经决定,不可改变了。从那天起,窦猗房,以泪洗面,心里一万个不愿意,但还是在执行官吏强行逼迫下,心不甘、情不愿地踏上了去代国的道路。

  窦猗房等五名宫女分到代国后,只有窦猗房得到代王的宠幸。没过多久窦猗房生了一个女儿刘嫖;生了长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后又生了儿子,就是后来的。这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汉文帝(前202年~前157年)。文帝继位后,立刘启为太子。母因子贵,窦姬也被立为皇后。

网络配图

  窦猗房因祸得福,这个当初哭着离开长安皇宫的小宫女,十几年后再回到当初离开的皇宫时,身份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从一个汉宫的小宫女成为了汉朝后宫的女主人,最终竟然成为了汉朝的皇后。

  三是中年失明。窦后成为皇后以后,生了一场大病,不幸双目失明,于是年老色衰,失去宠幸。,窦后为人贤淑恭顺,遇事谦退,很受大臣们的尊重。

  后宫美人众多,汉文帝移情别恋,先后宠幸的有邯郸和尹姬,特别是宠爱邯郸慎夫人。于是,邯郸慎夫人总不离文帝左右,表现出高人一等,长人一头的架子,甚至想与名正言顺的窦皇后。

  有一次,文帝与窦皇后、慎夫人同游皇家林苑,预置坐席是汉文帝和窦后分坐左右,慎夫人坐到皇后身旁。慎夫人平时仗着文帝宠爱,在宫中都是与窦后并坐,窦后比较大度,并不计较。这次慎夫人要坐到皇后身旁,觉得脸上无光,不免恃宠而怒。文帝因慎夫人生气,自然,竟然带着慎夫人打道回宫。

  汉文帝和慎夫人正在忿忿不平时,一同往来的大臣袁盎向文帝进谏道“我看今天的坐次安排得非常合理,常言道,臣闻尊卑有序则上下和。慎夫人虽然深受皇上的宠爱,名分上窦后是名正言顺的正妻,而慎夫人是妾,嫡妾身份不同,慎夫人怎么可以和窦后同坐呢?”袁盎又说“陛下还记得‘人彘’的故事吗?戚姬倚仗的宠爱,对吕氏。刘邦去世后,吕氏掌握大权,对戚姬进行了残忍的报复,将戚姬砍掉四肢、挖眼、去耳、熏聋、弄哑,变成‘人彘’,扔到厕所里头,戚姬的下场很惨,当时的看到之后都不忍心。吕氏的行为很残忍,戚姬自己也有不慎重的地方,没有恪守本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氏和戚姬的故事就是前车之鉴呀!”袁盎说罢,跪倒在文帝和慎夫人面前。

  文帝和慎夫人听了袁盎的话,先是面面相觑,然后恍然大悟,怒气全消。文帝死后,窦后大权在握,却没有对后宫其他嫔妃展开迫害,窦后统领的后宫并无“人彘”之祸。当时,袁盎忠心进谏,一是避免“人彘”之祸,二也是保护窦猗房的。窦猗房虽然失明了,失宠了,她当时美好的品德很受大臣们敬仰。

  窦后虽然从皇后到皇太后,又到太皇太后,但她的政治根基并不十分牢固,政治水平也不是很高,甚至一点特色都没有,连一个都没有利用好。

网络配图

  我们知道,魏其侯窦婴是窦后从兄之子,应该是非常亲的一个人。当初汉景帝在酒宴上醉酒许诺,传位给弟弟,说“千秋万岁后传于王。”这正是窦后的心愿,而且窦婴也知道窦后为了梁王立储一事四处周旋,争取。,汉景帝的“许诺”刚一出口,第一个跳出来的就是窦婴。窦婴当时为詹事在一旁,立刻就向汉景帝进言说“天下者,高祖天下,父子相传,汉之约也,上何以得传梁王!”窦后没想到自己一心想要办成的事情,被这个不识趣的侄儿给破坏了,非常生气,从此讨厌窦婴,窦婴也事而被免官。

  窦婴毕竟是有政治才能和军事才干的人,也是窦氏宗族最能干的人,吴、楚时,汉景帝召窦婴进宫商议对策。窦婴不想再担当重任,他找借口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这时,窦后很惭愧,认识到自己当初对窦婴的处理太过苛刻,于是对汉景帝说“天下方有急,窦婴可以担当此任。”汉景帝封窦婴为大将军,领军平叛。窦婴于是又出马,很快平定七国之乱,汉景帝论功行赏,封窦婴为魏其侯。

  当时,窦后也想缓和与窦婴的矛盾。正巧这时朝廷丞相位置空缺,窦后向汉景帝进言让窦婴做丞相,汉景帝没有从命。武帝时,窦婴曾为丞相,窦婴爱好儒术,窦后不喜欢,后来又被废。窦后死后,因为与母亲的异母弟武安侯有隙,窦婴无辜被杀。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