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为何选择自杀?只因他想向世人证明一件事

历史知识 2022-07-09 09:04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是我国历史上一个了不得的英雄人物,少时神力,英年神武,让无数人崇敬追随。在后世,他悲剧的英雄结局,也引发了无数史学家、文学家对他的记录、评说与缅怀。

  《》被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作者为西汉,他在《项羽本纪》中对于项羽乌江自刎的情景的描写可谓是花了大手笔,并且倾注了很深的感情,表达出他对一代英雄的崇敬、怀念与惋惜,也使得该段成为了《史记》中最感人的章节之一。诗人也为项羽写过“江东子弟多才俊,未可知”,惋惜他没有过乌江、。而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则写诗为“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高度赞扬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很多人都有围绕项羽乌江自刎这事发表过自己的感慨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网络配图

  有人认为,项羽不肯过江东是因为最心爱的女人死了而感到,丧失了斗志,即便他有进行突围也是为了向证明自己可以;也有人说项羽之所以选择自刎是因为他心高气傲、容不得失败,所以经不起挫折,也就是情商太低、能伸不能屈,而且跟随自己的兄弟大都战死,他心中满腔歉疚、无颜面对父老乡亲,以死为报;还有人说项羽不肯卷土重来是因为他与深交之后发现刘邦有治世之才,认为天下在刘邦的管理下会成为太平盛世,老百够不再遭受战争的侵扰,从这里来看项羽乃真英雄并不是小心眼。

网络配图

  项羽在垓下被围困之时,就已经明白大势已去,但他出于对生的渴望以及与生俱来的王者不服输的气概,并没有束手就擒,而是选择了带兵突围,来到了乌江边,可见,他还是希望能够东渡乌江、卷土重来的,乌江边此时已经没有了船只,仅有一位老渔民撑着一条小船愿意渡他们,在跟这位老渔民一番交流之后,这位乱世之中的英雄却不肯东渡了,选择了挥剑自刎,留下了一个悲壮的英雄式结局。

网络配图

  对于他挥剑自刎,且是听了老渔民的一番话之后,那我想应该跟这位老渔民有点关系吧,也许,这位老渔民很可能就是刘邦事先安排在此的。先来看一看老渔民的原话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这句话本是为劝慰项羽而说,但细细想来,其实老渔民的这话有着很大的杀伤力。当时项羽身边只有亲兵少数,老渔民的话激起了他对英勇往事的回忆,想起了家乡父老乡亲的殷切期盼,现在却是落得如此这般光景,心中涌起了强烈的羞耻感跟自尊心,因而他心中的一点希望就这样被浇灭了。想着虞姬的死,想着手下的伤亡,过去辉煌与现在悲惨的强烈对比,在老渔民的一番话下,这位的大英雄的心里防线瞬间崩溃。最终,他执意不再过乌江,而是以死来向天下证明虽然在军事上我项羽失败了,但在道义上却是永远的胜利者。正应了李清照的那句话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