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皆合天道,他是才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天子”

历史知识 2022-07-09 07:11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翦灭群雄、建立后汉,开创“光武中兴”,中华出了一个真正的天子,这个天子,最符合天子的定义,最符合中华的天道。所以,从天道角度来看,从“天下普遍幸福”角度来看,这个天子,最应该成为历朝历代天子的楷模,最应该永垂不朽,永垂不朽,就是真正的“万岁”。

  天子的定义,就是凡事符合中华的天道。

  这个真命天子,就是光武大帝。

  刘秀(前5年~公元57年),会种田,会做生意,练过武,爱读书,善用人,善于带兵打仗,善于治理国家,既算开国,又算中兴之主,与开国功臣和睦相处,处理皇后更替和皇位继承人的问题上,更是游刃有余。可以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处理的如同烹小鲜。

  不仅如此,刘秀的儿子,汉明帝,梦见了父亲和母亲携手而行,并肩漫步,就像他小时候看过那样的恩爱。梦醒之后,五十多岁的刘庄,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放声大哭,可见,刘秀与始终十分恩爱,刘秀,还有一个完美的爱情。

  为什么,什么好事都是刘秀的?为什么,这么好的一个天子,但知名度却不高,在大多数人心里,刘秀的名气并不大,不如、李世民、等等,甚至不如?这些,就是我们本节要讨论的内容。

  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如果我们细细的考察刘秀的,就会发现,他的一切,都是符合“天道”的。天道,就是自己的行为举止,与自己所处的大环境的需求,高度匹配。刘秀做到了,什么好事就都是刘秀的。从太平盛世突然变成天下大乱,这个大环境,恰恰需要这么一个刘秀,所以,刘秀应运而生,所有好事都是他的。

  刘秀,是的后代,但属于小宗,所以,到刘秀时,他和他哥,已经是普通的平民了。年轻时的刘秀,大环境是主政的前期,还没开始大规模的改制,所以,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的环境,需要的是好好读书,将来,一边当好官,一边过好自己的日子,所以,刘秀很爱读书,而且还去了京城求学。这个时期,刘秀像个书呆子,一边种地,一边读书,书呆子恰恰符合大环境的需求,两者高度匹配,符合天道。

  所以,刘秀说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执金吾,就是首都卫戍区司令加上首都的市长,需要文武双全。阴丽华,刘秀心目中最美、性格最好的结婚对象。非常明显,刘秀追求的,就是“公私兼顾”。于公,当大官,而且是文武双全的大官,为天下普遍幸福做贡献,其实,就是工作顺利。于私,找一个最符合自己的妻子,娶妻生子,其实,就是生活幸福。于公于私都顺利,对天下有贡献,让自己生活幸福,这恰恰就是天道的核心内涵。每个人都能如此,都能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这就是学习天道的作用。

  王莽就与刘秀不同,他自己大公无私,他也希望所有人都大公无私,把土地财产都拿出来,实现理想的大同社会。而天道,需要既为天下,也要为自己,于公于私都合适,公私要兼顾,所以,王莽违背天道,刘秀符合天道。

  刘秀暗恋阴丽华,但并没有马上娶她,为什么?门不当户不对,当时,两人的身份、环境不匹配。如果刘秀勉强娶了阴丽华,很可能两人都不幸。所以,天道,只有一个大原则,那就是两者高度匹配,匹配度不足,强扭的瓜不甜,很多人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倒霉的是自己,而且心爱的人也倒霉。而刘秀,他选择阴丽华,没错;他暂时没娶阴丽华,也没错;每一个决策,都是符合天道的。到两人高度匹配时,你未娶我未嫁,我们俩,天道,能制造永久牌的幸福。

  接下来,环境变了,王莽开始改制,天下有些乱,他哥刘縯好侠养士,准备起义,而且经常取笑刘秀,说他就知道种地读书,没出息。兄弟俩,谁更符合天道呢?还是刘秀。天道讲,什么环境干什么事,时机未到,你超前了,你就死定了,王莽超前,王莽就死定了,绿林军超前,刘縯超前,两者都是死,天道如此。

  而刘秀,在观察,在等待王莽的新朝真的不行了吗?现在是必须起义的时候吗?所以,汉景帝给的遗嘱,最重要的一点是“知机”,要善于把握时机,因为汉景帝了解自己的儿子,这孩子太牛、太,不容易把握时机,更不容易知止。可惜,刘彻把汉景帝的遗嘱当成了。

  而刘秀,就善于把握时机。天道不关心“对不对,应该不应该”,天道要求必须“知机”,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不到时候,即便再对、再好,也不能做,只能等待时机。刘秀特喜欢研究“图谶”,图谶,其实就是“根据各种表象,综合把握时机的学问”,所以, “善于把握时机”的刘秀,最符合天道。

  当时,有个图谶上说刘秀将来要做皇帝。王莽的国师公,本来名字叫做刘歆,是大学者的儿子,是西汉的天皇贵胄,后世曾有人将他和并称。这厮不知道从那里也听说了这个预言,于是他利用职权,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他的名字改动之后就叫做刘秀了。

  读书种地的刘秀就说了,何用知非仆也?凭什么你们认为不是我呢?结果是围观者大笑。其实,这就是刘秀的客观分析。当时,大环境是天下太平,只不过,王莽,人为的把天下搞乱了,所以,按照天道,人心思定,必然还会天下一统,如果天下真的大乱,必定还会产生一个真命天子,谁是真命天子呢?这个人,必须“上应天命、下顺民心”,必须事事符合天道。

  谁最符合天道呢?刘歆帮助王莽违背天道,,不可能是他,所以,很可能是自己,得天道者得天下。图谶,不是迷信,而是一种分析客观环境需求的方法,需要善于综合表象,善于把握时机的能力,关键是,需要符合天道。

  所以,老实巴交、为人木讷,只知道种地和读书的刘秀,只是遵循天道为人处事而已。马上,他就不老实了。

  公元21年初冬,在南阳这个地方,刘縯要造反了。造反,必须拉队伍,刘秀因为老哥拉不到壮丁,在老哥面前说道“这种小事情,我只要露个面就搞定了。”果然,一些小混混眼尖,立马看见一个奇迹“刘秀也造反了,老实巴交的怂人,刘秀也造反了。”一些人看见刘秀也敢参军,一个个胆气大增,刘縯立马就组织起了一只队伍,这就是春陵军。

  王莽的信仰让天下大乱,到了必须造反的时候,刘秀遵循天道,站了出来。他开始跟着刘縯打仗。一开始,骑的是牛,不是马,因为,没马。打仗,只为胜利,有什么用什么,什么邪招都可以用,刘秀骑牛,符合天道。

  很能打,所以,很快就出名了,但比起其他绿林军,春陵军实力不行,所以,反莽联军推立,当了更始小朝廷的皇帝。王莽不干,所以,派大军围住昆阳。昆阳城内,大难临头各自飞,大家都想跑,刘秀还能笑得出来,他说,并力御之,功庶可立;如欲分散,势无俱全。且宛城未拔,不能相救;昆阳即拔,一日之间,诸部亦灭矣。今不同心胆,共举功名,反欲守妻子财物邪!”刘秀以一个区区将领,说服大家,遵循的还是天道。既然打,必须胜,逃跑,肯定惨败,被围,反而更团结,才有一线生机。所以,刘秀的超人胆识,得自于天道。

  这时候,昆阳城只有8、9千人,敌军四十二万,于是,刘秀决定带着十三人突围,搬救兵。十三对四十二万,老实的读书人刘秀,突围成功,为什么?该老实的时候,刘秀非常老实,打仗,不能老实,刘秀就能找到机会,天无绝人之路,前提是,事事符合天道。所以,真心遵循天道的人,往往能爆发出超人的能量,这种能量,源自于精神意志力。我顺应天命,老天爷眷顾我,一个人,天命感超强的时候,力量也会超强。

  于是,刘秀搬兵成功。

  秀奔之,斩首数十级。诸将喜曰“刘将军平生见小敌怯,今见大敌勇,甚可怪也!且复居前,请助将军!”秀复进,寻、邑兵却,诸部共乘之,斩首数百千级。连胜,遂前,诸将胆气益壮,无不一当百,秀乃与敢死者三千人从城西水上冲其中坚。

  寻、邑易之,自将万馀人行陈,敕诸营皆按部毋得动,独迎与汉兵战,不利,大军不敢擅相救。寻、邑陈乱,汉兵乘锐崩之,遂杀王寻。城中亦鼓噪而出,中外合势,震呼动天地。莽兵大溃,走者相腾践,伏尸百馀里。

  这一段,写的非常精彩,就不翻译了。,彻底消灭了王莽的实力,而且,他还受降了一位重要的将领,。更关键的是,光武发现和验证了一个定律,遵循天道,事事顺利,运气奇佳,力量无穷,他隐约感觉到,自己掌握着天命。

  ,由于他和哥哥刘縯的功劳太大,舂陵系实力大增,刘玄忧心忡忡。于是,遵循天道的刘秀,告诉他的哥哥“事情正在起变化。”刘縯说“不用担心。”刘秀说“李轶这个人也不能再相信了。”刘縯却不听从劝告。于是,刘玄就诛杀了刘縯,当天逮捕,当天杀害。消息马上就传到前线的刘秀,假如这时候你是刘秀,你怎么办?

  刘秀看到的是环境需求大环境,天下必须重新统一,统一需要更始朝廷;小环境,春陵军不可能单干,只能帮助更始朝廷做大;所以,环境需要,刘秀不能复仇,刘秀必须认怂,从“天下和整体”的角度考虑问题,刘秀必须支持统一的更始朝廷。复仇,只是从“个体”角度出发的东西,此时的报仇,不仅对天下无益,对自己更无益,违背天道的事情,刘秀不干。

  于是,“秀闻之,自父城驰诣宛谢。司徒官属迎吊秀,秀不与交私语,惟深引过而已,未尝自伐昆阳之功;又不敢为縯服丧,饮食言笑如平常。更始以是惭,拜秀为破虏大将军,封武信侯。”刘秀的决策,是唯一符合天道的决策,即保存了自己,又保存了天下一统的希望,公私兼顾。

  天道,不是模棱两可,不是抹稀泥,更不是怎么说都有理,是“这种环境下,必须这么做,才能为天下带来普遍幸福”,天下大乱时期,怎么有利于天下一统,就应该怎么做,这就是天道。当时,支持更始朝廷,就是天道,所以,刘秀的决策,并不违心,只是顺应天道。

  这应该是更最快乐的日子了,这时候,反贼们攻入长安,王莽被杀,天下的形势对更始朝廷是极其有利的。更始皇帝给了刘秀大官,虚职,刘秀等于被软禁了。

  这时候,刘秀能做点什么呢?还是要遵循天道,更始不用自己,事业上不能勉强,事业上只能无为,只能等待。,家庭上应该有为,他与阴丽华了,所以,刘秀决策,迎娶阴丽华。

  顺应天道,人生不过如此,工作顺利,生活幸福,两者兼得最好;即便工作不顺,生活幸福也不错;即便生活不幸,工作顺利也不错;所以,刘秀迎娶阴丽华,是当时环境下的最佳选择,照样符合天道。

  王莽一死,天下更乱,刘玄希望把河北搞定。但河北的情况很复杂,搞得好就是个美差,搞不好就是个苦差。于是,更始皇帝派刘秀到洛阳去,相当爽快地给了一个职务,这个职务是大司马,并且对刘秀说“那地方,盗匪反贼数十百万,你这个去搞不搞的定啊?”一是没有给钱,二是没有给兵。去不去呢?天道要求,刘秀必须去。

  王莽死了,刘玄只想自己,不管天下,所以,刘玄不是天命的继承人,自己怎么办?关键是,这时候,刘秀已经确定自己就是天命的继承人了,所以,唯一的出路是二次创业,带出自己的队伍,打江山。所以,新婚幸福的刘秀,弄了一顶钦差的帽子,单枪匹马,就往河北出发了,这个决策,还是符合天道的决策。

  这时候,追来了,他说“今山东未安,赤眉、青犊之属动以万数。更始既是常才而不自听断,诸将皆庸人屈起,志在财币,争用威力。朝夕自快而已,非有忠良明智、深虑远图,欲尊主安民者也。历观往古圣人之兴,二科而已,天时与人事也。今以天时观之,更始既立而灾变方兴;以人事观之,帝王大业非凡夫所任,分崩离析,形势可见。

  明公虽建籓辅之功,犹恐无所成立也。况明公素有盛德大功,为天下所向服,军政齐肃,赏罚明信。为今之计,莫如延揽英雄,务悦民心,立高祖之业,救万民之命。以公而虑,天下不足定也。”

  意思非常明确,更始皇帝,搞的是西方人最擅长的拳头政治,统治者仅仅为了自己的幸福,不管天下,不可能大一统,更不可能在中华实现普遍幸福,所以,只有刘秀才能救中国,才能实现中华的大一统,才能实现中华的普遍幸福,所以,天命必然归刘秀。

  这些话,还真不是邓禹押宝。邓禹对刘秀说以往要出个圣人,一个是天时,一个是人事。天时,就是天下大乱的大环境;人事,就是看谁的所作所为最符合天道,以人事天,就是董仲舒的天道。昆阳之战,刘縯之死,看出刘秀事事符合天道,所以,邓禹死保刘秀。

  这时候,有一个叫刘林的,也很看重刘秀,他劝刘秀决河,淹死赤眉,很容易搞定河北。不料,刘秀仁慈,拒绝了。为什么呢?以歪招搞定河北,等于是牺牲天下人的生命,成全更始皇帝个体的幸福,只能引发更剧烈的天下大乱,,所以,是严重违背天道的歪招。天道要求,刘秀既要服人,又要征服其心,这样才能形成“符合天道的枪杆子”,才能得天道者得天下。

  这时候,歪人刘林,转而帮助,所以,到处都是王郎的军队。刘秀只能跑,非常惨。刘邦、李世民、朱元璋,从来没倒霉如此。歪招,往往能顺利一时,很难顺利一世,所以,按照天道,刘秀的转机马上开始。

  刘秀跑到信都,这地方是更始皇帝的地盘,刘秀有人了,有根据地了,转机开始了。上谷太守耿况之子、少年英雄,一身豪气,对刘秀言道“渔阳、上谷的突骑足有万骑,发此两郡兵马,邯郸根本不足虑”。刘秀高兴的指着耿弇道“是我也”。不久,刘秀亲赴真定府,以隆重的礼仪迎娶了真定王刘扬的外甥女,。为了天下大一统,刘秀牺牲了色相,这还是顺应天道的联盟。

  于是,刘秀率军在谢躬和刘杨的协助下,攻破了邯郸,击杀了王郎等人。刘秀实力大涨,极为不安,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马,回长安领受封赏,令尚书令谢躬就地监视刘秀的动向,并安排自己的心腹做幽州牧,接管了幽州的兵马。怎么办?

  刘秀有了统一天下的根据地,所以,顺应天道,跟刘玄分手的时机到了。于是,刘秀以河北未平为由,拒不领命,史称此时刘秀“自是始贰于更始”。不久,吴汉将谢躬击杀,太守韦顺、蔡允等也被吴汉、耿弇等人所收斩。自此,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

  继续,刘秀迫降了数十万铜马农民军,用的还是天道,先是征服军队,后是征服人心。所以,关中的人都称河北的刘秀为“铜马帝”。公元25年六月,已经是“跨州据土,带甲百万”的刘秀在众将拥戴下,于河北鄗城的千秋亭即皇帝位,为表重兴汉室之意,刘秀建国仍然使用“汉”的国号,史称后汉,刘秀就是汉世祖光武皇帝。

  按照天道,前,大并无内忧外患,所以,汉朝的天命不当绝。,刘秀就不能做开国皇帝,只能做中兴之主;王莽已死,天下处于刘玄、赤眉、等军阀混战状态,刘秀如果不称帝,就不能光复正统,反而是违背天道的决策,所以,刘秀必须马上称帝,而且只能续“汉”,刘秀的决策,“上应天命,下顺民心”,还是遵循天道的决策。

  接下来,赤眉灭了刘玄,刘秀击灭赤眉,扫平关东,得陇望蜀,一统天下。这一段,刘秀的对手公孙述等等,其实非常强,既会打仗,又有脑子,关键是,还都比较符合人心,所以,刘秀的对手,比刘邦、李世民、朱元璋的对手,只强不弱。,天道要求天下重新大一统,而这些只是割据的军阀,所以,最终,刘秀更符合天道,经过12年的努力,天下大一统。

  历史上,能统一的帝王不少,以天道治国的帝王很少。刘秀就是楷模,他儿子刘庄曾经问他,讲讲打仗的故事,刘秀说,打仗真没意思,不堪回首,迫,治国才是真本事,让天下百姓普遍幸福,才是真本事。

  所以,大一统之后的刘秀,继续遵循天道,治理国家。税收重回三十分之一,中央集权,归于尚书,简化机构,平均地权,释放奴婢,抑制豪强,实行度田,整顿吏治,厉行节约,独尊天道,表彰气节。其实,王莽很多美好的理想,刘秀都做了,而且实现了,只不过,刘秀不是勉强,而是把握时机,到了什么环境,只有这么做才能符合大环境的需要,对天下都有利,这种时候,刘秀才决定去做,不显山不露水,一切顺其自然。

  天道就是如此,王莽的想法没错,看出来的问题也没错,但王莽不懂天道,不能把握时机,所以非常勉强,天怒人怨。刘秀做了王莽想做的一切,但没有任何一点勉强,天下都认为,只有这么做,才能天下普遍幸福,这种时候,刘秀才决定去做,所以,刘秀遵循的是天道,顺其自然获得成功。所以,很多事情都不是“对不对、该不该”的问题,而是时机和火候的问题,这就是天道,核心是“决策与环境需求”“高度匹配”。

  遵循天道,中华逐步走向了天下普遍幸福,所以,刘秀开始当皇帝的时候,连行头都不整齐,没多少年,天下就光武中兴了,其间国势昌隆,号称“建武盛世”,遵循天道的人,就是如此伟大。

  刘秀统一中华后,厌武事,不言军旅,公元51年,朗陵侯、扬虚侯上书请乘匈奴分裂、北匈奴衰弱之际发兵击之,立“万世刻石之功”。光武却下诏“今国无善政,灾变不息,人不自保,而复欲远事边外乎!……不如息民。”这就是中华天道的核心思想,一切从天下角度出发,从“天下普遍幸福”角度出发,而不是从“个体”角度出发,不追求自己的永垂不朽,反而真能永垂不朽,所以,遵循天道的刘秀,是真正的“万岁”楷模。

  天下安定,建武盛世,这时候,刘秀才废了郭圣通,立阴丽华为皇后,不仅如此,刘秀对郭圣通并不差,对郭圣通和阴丽华家的外戚都控制的非常好,包括后来换太子,确立继承人,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刘秀选择的时机都非常恰当,都符合天道,谁也没伤害,风平浪静的情况下,一切都处理的妥妥帖帖,好像一切本该如此。反观刘邦、李世民、朱元璋、,在家务事的处理上,在继承人的问题上,往往捉襟见肘,这就是遵循天道的魅力所在。

  不仅是家事,对待功臣,这也是刘邦、李世民、朱元璋们一件非常头疼的问题,刘秀在处理这些问题的手段上,也是非常的游刃有余,不光没杀功臣,反而君君臣臣的关系非常好,关键是,这些失去权力的臣子,无怨无悔,安享太平盛世,太难得了。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刘秀,就是最好的注解,究其根本原因,刘秀的一切,都是在遵循天道。

  政权稳定后,刘秀还常和自己的开国元勋们聚会聊天唠叨家常。一次聊起来,如果他们不打天下,各自愿意干些什么?邓禹说想做个教书先生,刘秀说,你做个博导是没问题的。马武说,想做个警察抓小偷强盗,刘秀笑着说,你不做强盗小偷,那些警察已经了,君臣的友谊跃然纸上。

  ,刘秀死了,享年六十二岁。遗诏说“我无益于百姓,后事都照孝文皇帝制度,务必俭省。刺史、二千石长吏都不要离开自己所在的城邑,不要派官员或通过驿传邮寄唁函吊唁。”刘秀死后,太子刘庄继位,开创了明章盛世。

  可见,刘秀关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天下的普遍幸福”,所以,该无为的时候,他无为了,该有为的时候,他有为了,这才是真正的顺其自然,这才是真正的天道。一个真正顺其自然的天子,只是事事符合当时环境需求而已,所以,不会特突出,也不会显得自己多伟大,凡事只从“天下”和“整体”需求出发,不从“个体”出发,,个人的名声,不如、刘邦、刘彻、李世民、、朱元璋、康熙们伟大。

  ,刘秀,真的是中华最好的“天子”,因为,他的一切,都完全符合中华的天道。如果,后世的天子,能以刘秀为楷模,中华万幸,刘秀万岁。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