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知识 >
成王败寇但后人为什么多是同情项羽看不起刘邦?
历史知识 2022-07-09 07:10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秦末汉初时期,和领衔的“之战”决定着当时中国的政治局势该往那个方向走,是继续战国时期的割据局面,还是走向大一统,最终的结果决定于当时项羽和刘邦之间对决的胜者。
网络配图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很清楚了,那就是项羽不敌刘邦,垓下之战后,项羽兵败,被刘邦的军队逼至乌江,项羽选择自刎来结束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
关于这场“”,许多人对项羽的遭遇是同情的,原因在于项羽身上有着一股“英豪之气”,像敢作敢当的大丈夫,而相比较之下,刘邦的更像是一位“无赖”,那么为何豪侠项羽敌不过痞子刘邦呢?难道正直之辈总是不敌小人吗?
其实仔细分析当时的历史,不难发现,项羽的自我人格魅力很高,他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很明显,而且项羽的性情多疑,身边的人不信任,对于对手又太过仁慈,在先前的“”便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网络配图
而刘邦,在那个乱世,他的行事作风更容易获得胜利,相比较而言,项羽更像是一位军事统领,而刘邦更像是一位老道的政治家,军事统领擅长攻城拔寨,而政治家最擅长的便是“笼络人心”。
项羽连身边最为亲近的都难以完全信任,而刘邦却能够将“”、、,牢牢的笼络在自己身边,这就是他们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也能最好的解释为何项羽最终落败。
网络配图
虽然历史是“成王败寇”的,对于项羽,后人更多的是给予了他同情,若是项羽能够懂得一点拉拢人心的秘诀,“楚汉之争”的结果尚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