刎颈之交的陈馀张耳,为什么会反目成仇?真相是什么

历史知识 2022-07-06 16:10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刎颈之交的,为什么会。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从古至今,任何一个段关系的维持都不是易事。稍不注意,兄弟反目,闺蜜成仇的桥段就会在我们身边上演。

  而张耳陈馀可以说是历史上兄弟反目的典范(主要是广为知名)了,二人本来一见如故,情同父子。但不知为何,最后怎么成了互相都要至对方于死地的人呢?

  张耳,大梁人(今河南开封),与陈馀是老乡,二人早些年关系很好,但具体什么时候相识已经不可考。张耳要比陈馀年长十岁,他两的关系比起兄弟来更像父子一些(馀以父事耳)。张耳年轻时是魏国的门客(相当于和现在的省长交朋友)。比起陈馀,张耳的名声更大一些,当时在信陵君内部,张耳因为经常主动替其他门客背黑锅,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众皆称耳贤)。那时候陈馀还在打酱油。所以大家记住,没事多为领导同事背点黑锅,对于增进同事关系大有益处。

  张耳这个人,有点意思,但是大家不要因为他的名字有“耳”这个字就误会他耳朵大,这个张耳名字其实有点普通。就像现在的“博轩、浩文,梓睿”一样的。古代人取名字,也和现代人差不多,平民百姓是没什么讲究的。一个时代一个词(老一辈的建国、援朝等),这个“耳”的意思相当于罢了,所以张耳相当于罢了(看我一本正经的)。

  “陈馀”的意思也相当于吃饭不要钱,吃了这顿还有下顿,饭饭有馀嘛(当然这也是胡说八道)。

  古代,人们对于女子二婚是很难接受的(万恶的封建社会),女子的丈夫去世了之后,只能守活寡。至于改嫁,那是家的女儿才能有的事。对于再婚女子,男人避之不及,更不要说考虑接手了。但张耳丝别人的眼光,娶了他的二婚妻子,后来这位妻子给他生下了赵王张敖。陈馀也是才华横溢,爱好儒家学说,游历的时候,一位富商公乘氏看他不是一般人(论学习好的重要性),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二人都是英才,又是老乡,于是走到一起,结为刎颈之交。

  秦灭魏后,担心六国贵族会造反,于是收天下之兵器,就连村头王屠夫杀猪用的刀都给收走了。同时又怕六国内部有才能的人会帮助贵族造反,于是全国通缉这些人。 张耳陈馀也在其中。他两从此就隐姓埋名,逃了起来。张耳经常像长者一样教育陈馀,这点《汉书--张耳陈馀列传》也有记载:“两人相对。里吏尝有过笞陈余,陈余欲起,张耳蹑之,使受笞。吏去,张耳乃引陈余之桑下而数之曰:“始吾与公言何如?今见小辱而欲死一吏乎?”陈余然之。”意思是自从陈馀和张耳逃到其他地方后,谎称自己是,一块在里正(村长)那里当了个里正卫(村里的卫兵),有次陈馀在上班时打王者被领导发现了,领导瞪他。陈馀被这眼神盯得很不爽,于是来了句:

  “你瞅啥?”

  “瞅你咋地!”

  于是光荣挨揍(领导亲自动手),但过程中陈馀同学就忍不住了,一句“靠恁娘!”几乎要脱口而出(陈馀是河南人,会河南话很正常)。张耳见状,踩他脚示意他忍下去。事后张耳说:“瞧你那损样,咱俩是干的大事的人,能忍则忍,这都是小事,不要动不动就赛脸。”陈馀觉得他说的有道理。于是表示以后要稳一点。元年(公元前209年),在,敲响了灭亡的丧钟,张耳陈馀过来投奔。陈胜早就听过这两人的名号,于是隆重地接待了他。并把这两人交给自己老部下武臣带领。

  陈胜要称王的时候,曾经问过二人的意见,当时张耳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应该立六国后裔为王,这样起义才会持久,而陈胜名义上只是带大家反抗暴秦而已,称王不必急于一时。但陈胜没听进去,失去了一大批追随者。起义军随后在战略方向也出现了分歧,是向西攻打还是北上攻打赵地(今河北大部),大家议论不休,最后陈馀建议:大军不必前去,选一个熟悉赵地的人出其不意地攻下赵地,而陈馀正熟知赵地的。于是陈胜派武臣为主将,张耳陈馀为校尉,领了三千兵马就北上了。平定赵地后,武臣因为部下叛乱而被杀,于是陈馀又平定了叛乱, 然后找了个赵国的后裔赵歇为赵王。赵地被破,肯定会反扑。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7年),带四十万大军包围邯郸,赵军不敌,城破。张耳带赵王歇逃到巨鹿城(今河北平乡),被秦将围住。陈馀收拾残兵败将驻扎巨鹿城的北边。王离并不急,他的兵有很多,粮食也不够吃,但张耳很急,他兵弱且少,城中粮食越吃越少,他派人出去给陈馀送信,信中说:“兄弟,大哥我快撑不住了,你赶紧带人过来救我!”陈馀收到信后,觉得自己兵力太少,去了也是白白送死。回答道:“我并非不救大哥,秦军虎狼之师,不是我这点弱兵残将打得过的,我不救你,是想活着留一口气在,伺机为你报仇啊。”这时张敖(张耳儿子)和其他诸侯也带一万多人来救赵,见秦军军威正盛,徘徊不前,不敢进攻。眼看张大哥就要把命交代在巨鹿,带了五万楚军,硬抗王离二十万秦军,把对方打的,解除了巨鹿之围。

  事后二人见面,张耳一见面就怪陈馀见死不救,陈馀解释道:你的使者以死相逼,我不得已派了五千健儿去救你,结果全都被秦军杀死了(张、陈泽以必死责臣,臣使将五千人先尝秦军,皆没不出)。但张耳依然不停追问使者下落,陈馀有气,一怒之下把将军大印放在桌子上,说:你要是这样不信任我的话,那么这个大将军我看我也没有做下去的必要了(不意君之望臣深也!岂以臣为重去将哉?)。说完,就出去上厕所了。

  到这时,二人只是朋友斗气,但事情就坏在张耳身边的上。他的幕僚劝他:“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看着大军的印绶在这,张耳动心了,于是把它握在手心里,收了回去,陈馀上完厕所回来后,见到张耳一点面子也不给,心中,投奔齐王田荣去了。及至项羽攻破潼关,秦王投降。于是项羽大封诸侯,张耳封为常山王,陈馀只得了一个侯爵,这让他更为不满,于是说服齐王田荣攻打张耳,张耳敌不过他,便投奔了。后来争霸,刘邦需要赵国(此时陈馀在赵国做大将军)的力量帮助他,想和他结盟,但陈馀给的条件是:“杀掉张耳。”但刘邦无法接受这个污名。找个和张耳相像的人,杀了他,拿他的的人头糊弄陈馀,后来陈馀发现后,又背叛了刘邦。

  公元204年,韩信和张耳伐赵,陈馀不听李左车建议,带大军出战,在河边轻视韩信的背水列阵,被打的大败,他本人也死在乱军之中。陈馀的结局就是这样,因为攻灭赵国有功,杀掉赵王歇后,张耳受封为赵王,两年后去世,为景,史称为赵景王。他的儿子张敖还娶了刘邦的女儿,后来有罪,被削爵,改封宣平侯。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