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为何能超越韩信、张良?

历史知识 2022-07-06 13:24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大家好,这里是学习方法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西汉三杰之一的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西汉三杰之一的萧何,是西汉王朝的开国丞相,昔日的顶头上司,治理天下的一把好手。比起的低调谦卑,的张扬高傲,萧何的政治手段更胜一筹,他以污化名声的方式避免刘邦的猜忌。既不用像张良那样如履薄冰般的小心翼翼,也不用像韩信那样“狡兔死,走狗烹”的居功自傲,而是身居朝堂要职,仍能明哲保身。

  萧何早年是沛县的功曹,充当沛县县令的副手时,办案公正严明、政绩可圈可点,他在当地的名声非常响。泗水刘邦还没起事时,就由萧何直接管辖,作为一个久经低级官场的老吏,萧何逐渐历练出独到的识人眼光,他认为所结交的朋友中,不拘小节的刘邦似乎有些特别之处。

  身为沛县主吏的萧何,身份要比刘邦尊贵一等,可他没有自恃官位,反而对刘邦多加偏爱和照顾。刘邦每次押送犯人去咸阳的时候,按照官场惯例,沛县官员都要出钱相送,大多数人都是敷衍了事,只有萧何拿出五百铜钱相赠,两人情谊可见一斑。出差到咸阳的刘邦,看到出行浩浩荡荡的车队,不禁低声长叹:“大丈夫就应该是这个样子。”派御史到沛县视察工作,御史看中萧何的精明强干,极力推荐他去咸阳任职,可萧何委婉地拒绝了。在他看来,秦朝过于严苛的统治,早晚会遭遇的命运,他不想助纣为虐、与暴君为伍。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巡游途中病逝,宦官联合丞相篡改遗诏,拥立幼子继位,逼迫长子拔剑自刎,名将也被害而死。的残暴比起秦始皇有过之而无不及,伴随着、振臂高呼的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各地纷纷,掀起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火种传到遥远的沛县,此时的刘邦正在和萧何、等人一起饮酒,三人分析了一番秦朝国政,一致得出顺从民意、高举反秦大旗的结论。

  欣喜若狂的刘邦向谋略双全的萧何请教如何起事,萧何说最近朝廷降旨,要各地郡县速派一批青年壮士去咸阳修建,沛县也要押送一百多名壮士。这样一来,萧何和曹参极力向县令推荐刘邦,让刘邦押送壮士到咸阳城,然后途中向壮士施加恩惠,让他们有一片感恩戴德之心,这样就可以聚众起义,里应外合攻下沛县。在萧何和曹参的计策下,刘邦故意将押送的壮士灌醉,效仿陈胜、吴广的话,说秦法苛刻无比,延误日期是死,回去也是死,不如给你们一条生路,各自逃生去吧。壮士们听到刘邦的话感动不已,纷纷问刘邦的打算,刘邦不慌不忙地说自己要造反起事。

  壮士们听到刘邦的计划,心想反正逃走也不一定能活,横竖都是死的话,还不如跟着仁义的刘邦一同反秦。沛县县令听到刘邦聚众谋反的消息,气得大发雷霆,当机下令逮捕刘邦的妻子,幸亏威望颇高的萧何深得县令信任,他谎称可以用吕雉做诱饵,这才救了吕雉一命。

  陈胜吴广的起义军,沛县县令,急忙召萧何商量计策,萧何趁机提出释放吕雉、宽恕刘邦的要求,的沛县县令只好同意了萧何的要求。刘邦则在萧何、曹参、的帮助下,杀死沛县县令,集合沛县父老乡亲,自立为沛公,开始了反秦起义的斗争。刘邦的起兵离不开策划者萧何,作为起义的主要组织者,刘邦的成功有很大一部分要感谢萧何。按照在彭城军事会议上的约定,负责攻打秦国的各路义军中,先入关中破秦者,就能被封为关中王。作为天下的重心地区,关中王就像一块垂涎欲滴的肥肉,各路诸侯都想掠夺,可事实证明只有实力雄厚的才能够吃下。

  侥幸进入关中的刘邦根本没有能力和项羽抗衡,只好乖乖献出,冒着生命危险亲赴谢罪。席间项羽的军师屡次使眼色,让舞剑的项庄杀死隐有帝王气魄的刘邦,好在和张良的保护下幸免于难。吓得魂飞魄散的刘邦,借着上厕所的借口,从小路一路奔逃而去,项羽对的刘邦十分轻视。为了堵住诸侯的嘴巴,主持分封仪式的项羽强调西蜀、汉中地区也属于关中,他封刘邦为汉中王,驱赶他到偏远的巴蜀地区。愤怒的刘邦想要和项羽玉石俱焚,好在旁边的萧何及时制止,语重心长地说:“暂时屈居汉中,好过以死相拼,现在大王与项羽实力差距太大了,大丈夫以忍为谋。”不仅如此,萧何还为怨恨难平的刘邦拟定了“收受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的战略计划,此后萧何的计划成为刘邦的未来战略走向。

  公元前206年,偏居巴蜀的汉王刘邦听取大将军韩信的建议,用张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计策,顺利夺取函谷关以西的广大地区,紧接着挥师东进,揭开了战争的序幕。这时候项羽才意识到真正的敌人是不甘于人下的刘邦,并非关中内部地区的诸侯,楚汉战争的四年里,刘邦率领大军在前线作战,萧何则负责驻守后方,保证粮草的供应。在汉王控制的关中地区,萧何从容不迫地将政事、军务处理的井井有条,这为前线和项羽一决雌雄的刘邦打下了坚实的后盾。对比各路诸侯管辖地区的民不聊生,萧何将关中治理得大有起色,百居乐业,生产发展也是日益加快,足以满足前线将士的需要。在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的过程中,刘邦也不是没有过失败,可正是萧何的不懈努力,让濒临死亡的刘邦起死回生。

  公元前205年的,项羽率领三万楚军大败刘邦号称五十万的汉军,溃散而逃的汉军死伤近十万人,刘邦带着十几个近身侍卫逃走。按说这次惨败足以让刘邦再也无力和项羽抗衡,就在刘邦的时候,萧何调集后方所有军饷和溃败的汉军将士,将指挥权交到了刘邦的手里。原本气数将尽的刘邦转眼间生龙活虎,有这样千古难遇的良才,是刘邦能够打败项羽的关键。

  公元前202年,刘邦即位,在一次大宴群臣的时候,刘邦对萧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说出自己得胜的关键所在,是有治理天下的萧何、运筹帷幄的张良,和军事能力封神的韩信。刘邦认为萧何是头号开国功臣,许多冲锋陷阵的开国元勋不服气,认为自己大大小小参加过上百次战役,萧何只知道在后方舞文弄墨、发号施令,凭什么位居第一?

  刘邦对此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他形容那些攻城略地的将领是追寻野兔的猎犬,而萧何则是发现野兔踪迹的猎人。群臣一开始认为身负多处重伤的平阳侯曹参该排第一,听到刘邦的一番言语,转而拥护萧何为第一功臣,就此萧何担任西汉开国丞相。身为丞相的萧何一直以汉室江山为重,他始终维护王朝的权威和统一,甚至不惜利用韩信对自己的信任,欺骗韩信进宫祝贺。这才能够逮捕战无不胜的韩信,并处以斩首的刑罚,世人评价韩信和萧何的关系: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而事实上,作为刘邦的同僚,他又怎么会不了解帝王心术,自毁名节,求得苟安,也让我们见识了一会“会做人”的萧何,无怪乎能成为三杰第一。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