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过寿,清廉的海瑞上街买了二斤肉
提起清官,很多人会想到。包拯是北宋名臣,北宋之后呢?论知名度,那就一定是的了。
海瑞是明朝中后期的清官,先后历经正德、嘉靖、隆庆、四朝。海瑞出生在明正德年间,自幼攻读诗书经传;在嘉靖年间参加乡试中得举人,初任福建教谕,后来又到浙江淳安和江西兴国任知县;隆庆时期,外放应天巡抚,成为朝廷推行改革的利器;万历时期,海瑞步入古稀,衰老垂死,但他依然死谏为国。
作为清官,海瑞是特立独行的,甚至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
不为权贵折腰,让同行另眼相待
晋陶渊明有“不为五斗米折腰”。不同于陶渊明的骨气,海瑞不为权贵折腰体现在礼仪上。海瑞中举后,到福建南平县当做教谕。教谕,的学官名,相当于在编的正式教师。他主张以礼和法为重,不能对上司随便下跪。当时,有朝廷御史到南平视察县学,其他教师都匍匐于地,唯独海瑞长揖行礼。他说,在官府衙门当行礼跪拜,这是在学校,教师不应该屈身下跪。御史大人和一众官员非常尴尬,但也,毕竟海瑞说得合情合理。
买二斤肉,整个江南为之沸腾
海瑞为官清贫,始终如一。升任淳安知县后,依然不改初衷。他穿棉布衣服,在自家院落种菜,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淳安人都知道海瑞清贫,一旦看到海瑞及家人上街买东西就会当作特大新闻来谈论。海瑞虽然主张自给,但凡事也有例外。有一次,老母过寿,海瑞到市场上买了二斤肉,这一下子了成了爆炸新闻,淳安人争相谈论。这件事很快传到了浙直总督的耳朵里。老胡素闻海瑞清廉,不禁诧异,海瑞居然买肉了。(《·海瑞传》“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升个官,搞得官场震动
海瑞为官清廉,还善于治县,他一直是地方树立的正面典型。海瑞主任淳安,不出两年便已有成效。他也被提拔为嘉兴。,事情就发生在海瑞提拔之际。在淳安,县衙人员听说清廉的海老爷要走,不禁。他们所欢呼的,是因为可以摆脱海老爷的严苛要求了,再也不用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了。而在嘉兴却是另一番景象。嘉兴府官员愁眉不展,清苦的日子马上就要到来了。很多人通过各种关系意图调离,也有人唆使都察院御史弹劾,导致海瑞嘉兴升职竟未成行,改任为江西兴国县。官员升调,搞得一府一县,这在官场也是少有之事。而这一切皆因海瑞太清廉和刚直。
上个奏疏,看了龙颜大怒
1566年,海瑞向嘉靖帝上了一道奏疏。嘉靖帝看了之后,龙颜大怒,直接将扔在地上,并命人赶紧将海瑞抓起来,不要让他跑了。海瑞上的奏疏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治安疏》。在疏中,海瑞直言皇帝迷信道术,生活奢华,以及官场的腐败。,他还表明了君臣共治的政治主张。这道奏疏刺激了嘉靖敏感的神经,嘉靖帝反复看了很多次,感动叹息,留下一句“此人可方,第朕非纣耳。”(《明史·海瑞传》)。海瑞是以求死的心态来上这道奏疏的,据说在上疏之前,海瑞已经自备棺材,并妥善安置了妻子。可见,海瑞之刚,已全然不顾身家性命,到了无家无我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