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有很多老将,除了黄忠你还知道哪些?

历史知识 2022-07-06 09:34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众所周知,时代,本是荆州牧部下的中郎将,后来在归降于后,焕发出第二春,黄忠在后世多以勇猛的老将形象出现于各类文学艺术作品中。

  在小说《》里,经过罗贯中先生的极力渲染,尤其是在刘备攻下汉中称“汉中王”后,将黄忠封为“”之一,黄忠的名字更是逐渐成为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实际上,在三国时期,除了黄忠外,还有多位建立不世功勋的老将,比如,我们都熟悉的灭蜀头号功臣——邓艾。

  邓艾(约197年-264年),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其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

  景元三年(262年),魏国总揽朝政的大将军司马昭制定先灭蜀再顺江灭吴的战略。

  景元四年(263年)八月,魏军兵分三路伐蜀:邓艾率兵三万余人,由狄道(今甘肃临洮)进军,以牵制蜀将姜维驻守沓中(今甘肃舟曲西北)的主力;雍州刺史率三万余人,进攻武都(今甘肃成县西北),以切断姜维退路;镇西将军钟会率主力十余万人,欲乘虚取汉中,然后直趋成都。

  钟会所率领的主力被姜维阻隔于“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剑阁。

  而邓艾却,并攻克了由长子防守的绵竹,随后兵临无人防守的成都城下,后主无奈之下,只得出城投降,蜀国灭亡,这时的邓艾年龄已达66岁。

  老将邓艾建立下灭蜀的大功勋,而17年后灭掉东吴的英雄更是一位74岁的老将——王濬( jùn,同浚)。

  王濬(206年-286年),字士治,小字阿童。弘农郡湖县(今河南灵宝西)人。

  王濬和黄忠相似,在年轻的时候,没什么突出的事迹,直到西晋泰始八年(272年),任广汉太守时,发兵讨灭了益州叛军,才升任益州刺史。后因治边有方,被征入朝为右卫将军、大司农。

  西晋的车骑将军羊祜正在筹划灭吴事宜,他认为伐吴必须凭借长江上游的高地势,乘船顺流而下直捣建业(东吴都城,今江苏南京市)。

  当时,有童谣: “阿童复阿童,衔刀浮渡江,不畏岸上兽,但畏水中龙。”

  羊祜听到后说: “这预示伐吴水军会成功,要想想哪个人对应童谣中的阿童。”

  而王濬的小字正是阿童,因此,羊祜便建议将王濬仍镇守益州,参与灭吴大计。依羊祜之建议,复任王濬为益州刺史,并密令王濬修造战船,准备伐吴。

  于是,王濬造连舫大船,方一百二十步,每艘可装载二千余人。大船周边以木栅为城,修城楼望台,有四道门出入,船上可以来往驰马。又在船头画上益鸟首怪兽,以恐吓江神,船舰规模之大数量之多,自古未有。

  王濬在巴蜀造船,削下的碎木片浮满江面,顺流漂下。吴建平太守吾彦取些木片呈给吴主说:“晋必有进攻我们的打算,应在建平增兵防守,建平攻不下,晋军终不敢东下。”

  昏庸的孙皓根本听不进去,吾彦无奈,只得用铁锁横断了江路。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正月,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晋武帝发出灭吴的战争总攻,兵分六路大举伐吴。王濬率水陆大军7万,乘坐所造的战船,从成都沿江东下。

  二月,王濬攻破秭归附近的丹阳(今湖北秭归东南),擒吴丹阳监盛纪。然后顺流而下,进入西陵峡,遇到了吴军设置的拦江铁锁和暗置江中的铁锥。

  吴军将江边浅滩上的要害区域,用铁锁拦住,还打造了一丈多长的大铁锥,暗中放进江里,用以阻挡战船。

  对此,王濬就做了几十个大木筏,方百余步,筏上扎成草人,被甲执杖,令善水士兵乘筏先行,铁锥刺到筏上都被筏带去。又做火炬,长10余丈,大数十围,灌上麻油,放在船前,遇到铁锁,就点起火炬,将铁锁熔化烧断,这样一来,战船通行无阻。

  二月初三,王濬攻克西陵,俘获吴镇南将军留宪、征南将军成据、宜都太守虞忠。初五,攻克荆门、夷道二城,俘获监军陆晏。初八,攻克乐乡,俘获的水军都督陆景,平西将军施洪等投降。

  王濬一路兵不血刃,从武昌顺着长江直接向吴都建业进逼。孙皓派遣游击将军张象率领水军一万人抵抗,而张象仅仅望见王濬的旌旗就投降了。

  太康元年(280年)三月十五日,王濬杀入石头城。吴主孙皓学着蜀后主刘禅的亡国之礼,驾着素车白马,袒露肢体,缚住双手,衔璧牵羊,率领着文武百官及宗室子弟,出城投降。

  王濬亲自为孙皓松绑,接受了玉璧,烧掉了棺材,将孙皓送往洛阳。

  至此,继蜀汉灭亡后的17年,吴国又被一位已经74岁的老将王濬所灭亡,三家归晋,天下又恢复大一统。

  太康六年(286年),王濬去世,终年八十岁。

  大诗人在他的《西塞山怀古》中的前四句,说是正是西晋灭吴的历史故事: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