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文官集团,明宪宗朱见深是如何解决的?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面对文官集团,是如何解决的?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七月,京城惊现妖物夜出伤人事件,京城上下一通忙活,最终却是一筹莫展。明明是官员无能,却反而怪到头上,认为这是皇帝本人不修德政所致。
太子少保吏、部尚书兼文渊阁商辂等言:臣闻天心仁爱人君,必发灾变以谴告之,甚者出妖孽以警惧之。无非欲人君循省过咎,以修德政,也。—《明宪宗实录卷一百五十五》
而保定易州人李子龙凭借着一手江湖妖术,竟然取得了皇宫内使鲍石、长随郑忠、左少监宋亮等人的信任,可以任意出入皇宫,甚至于带着他站到万岁山(今北京景山)上眺望宫内形势。此事被揭发之后,成化皇帝朱见深大为光火。他对于官僚系统、乃至于都已经失望透了。
第二年的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朱见深下旨成立“西缉事厂”,简称,由御马监执掌。汪直自幼进宫,深得皇帝和信任,行事果断坚决而又不择手段。仅仅一个月后,由于福建建宁卫指挥同知杨晔一案,汪直在幕前,皇帝在幕后,西厂代表皇帝和文官集团爆发了一次激烈的冲突。
“杨晔”案的由来及其背景
,正统年间著名的“三杨”之一,是英宗朝初期文官集团的领袖人物,而杨晔则是他的曾孙。杨荣虽早已去世,杨家在老家福建却依然权势熏天,无人敢管。杨晔和他老爹致仕(退休)指挥同知杨泰一起“暴横乡里,戕害人命”。时任福建按察副使冯俊查明杨晔罪状,下令将其逮捕。
没想到杨晔根本不吃这一套,来到京城,住进他叔父兵部主事杨士伟家中,依然逍遥自在。这段情节,让人不由得想起《》中打死人以后依然大模大样进京,住进舅舅家中,自谓花上几个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可惜冯俊不是贾雨村,也不会乱判胡葫芦案。在杨晔潜逃之后,他立刻上奏朝廷请求签发全国通缉令。由于事情牵扯到杨荣的子孙,成化皇帝不敢怠慢,派出主事王应奎和锦衣卫百户高崇前往福建调查事情真相。结果二人收受杨泰贿赂,回京之后上奏案情不实。而杨晔也在叔父杨士伟和姐夫礼部主事董序的帮助下,积极贿赂京中高官,准备反咬冯俊一口。
就在整个案件朝着杨家希望的方向发展时,这件事被服务于汪直的锦衣卫百户韦瑛发现,并及时上报。汪直可不管你什么杨家牛家,立刻派韦瑛直接闯入窝藏犯杨士伟家,将杨晔逮捕归案。经过刑讯之后,杨晔认罪。成化皇帝震怒,立刻派太监钱喜和韦瑛一起到福建将杨家抄家,并把杨泰及家中男女百余口一起押送京城。
经过漫长而严酷的审讯,杨晔不堪重负,死于狱中。杨泰判依律处斩。杨仕伟降调台州府。董序降调河间府通判。杨泰堂弟中书舍人杨仕儆,降调惠州卫经历。犯受贿罪的锦衣卫百户高崇死于狱中,刑部主事王应奎发边卫充军。
文官集团的反击
皇帝这一次对杨家从重从快的打击,不但令整个文官集团深感震惊,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愤怒。杨荣是文官集团的领军人物,多年来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处理杨家,也就是在打这些人的脸。是可忍熟不可忍!经过一个月的串联策划,文官集团开始发难。内阁大学士商辂,学士万安、刘珝、联名上奏。在这份奏章里面,文官们对此事的反应是这样的:“内外文武重臣,托之为股肱心膂者也,皆不安于位。百司庶府之官,资之以建政立事者也,皆不安于职。”这是对皇帝赤裸裸的威胁,表示你这样的行为,我们百官非常不满。随后在描述西厂的恶行之后,文官们接着抛出一记严厉的警告:“不然此风日长,众口嗷嗷。国之安危,未可知矣。”
成化皇帝在收到奏本之后立刻察觉到其中的危险信号,派司礼监太监怀恩质问四人:“朝廷用汪直缉访奸弊,有何坏事?尔等遽如此说,是谁先主意?”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怀恩和文官集团沆瀣一气,同流合污,私下统一口供回复皇帝是四个人“同一主意,谁独为先?”四人中商辂是前朝老臣,万安、刘珝、刘吉三人则是成化皇帝做皇太子时候的身边旧人。对于这三人也一起反对自己,朱见深在震惊之余,知道现在不是和文官集团正面冲突的时候。于是他立刻改口说:“卿等所言良是。汪直坏事,朕实不知。今便革去西厂,散遣官校,卿等各安心办事。”
第二天,又会诸部院大臣一同上奏逼宫,成化皇帝将奏章留中不报,但却迫不得已解散了西厂。汪直退还本监,韦瑛调于边卫差操。在双方的第一次交锋中,成化皇帝虽然失败,但并不甘心。很快他又手诏调锦衣卫副千户吴绶于镇抚司问刑。当时西厂虽然革罢,但是汪直在皇帝的授意下仍然没有停止探听外界的消息。而吴绶因为“颇通文移,善词翰”,被选中作为汪直的副手。
结语:半个月之后,带头逼宫的兵部尚书项忠被逼退休。一个月后,太子少保、兼谨身殿大学士商辂同样告老还乡。皇帝和文官集团之间的较量,远没有结束。此后重新掌权的汪直更是让文官们恨之入骨,皇权和相权之间还会有长期复杂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