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改革到底是什么样的 为什么张居正一死中兴就中断了
你真的了解改革吗?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一个朝代从最初的建立,到繁荣,再到衰落。如果期间遇到不可控的因素,衰落的更快,离灭亡也越来越近。可是有的朝代,她经过繁荣,衰落,之后又经历改革,想突破现状,实现中兴。而就发生过这样的一次改革,它就是张居正主导的。如果它能向变法一样,即使商鞅死了,可变法还是延续下去,那它的作用绝对不可估量,很可能爆发的道路,实现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张居正:他是明朝中后期的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他用心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当张居正在位时,经济欣欣向荣,史称“”。这一次变革有了很大的改变,具体可以看一下明朝以前的历史,每一次改革都不会涉及到工商业,因为重农轻商,对商业有很大的限制。一方面要考虑到农民的利益,毕竟农村比较多,统治者可不想谈什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事。一方面又是打击那些富豪,让知道这个天下还是朝廷说了算,不然富豪越来越多,他们偷税逃税,更想参与朝政,有钱,说话比较硬气。
但是,张居正这一次改革不一样,开始放松工商业的束缚,很多人开始参与到商业中来,各种暴利行业,让他们富甲一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富商,他们钱加起来比国库还多,这些富商还和的官员有着密切的经济来往。正如起义军灭了明朝,抄了这些文官的家说的那样,他们个个富得流油。可见,也不知道这些人收了多少江南富豪送的钱!而明朝的国库日渐空虚,根本打不起对外的战争,只能被迫防守。这种形势下,文官巨贪,武将无能,没有钱作为支撑的武将,即使再好也只能吃败仗。
在张居正时期,江南是富裕起来了,有一些政策还没实现全面推广,或者没有深刻的落实下去,可是当他死后,改革中断了,明朝的经济停滞不前,各种关系错综复杂,党派之争特别严重,其中两派的势力特别强大,他们分别是以为首和以东林书院为首的东林党。他们明争暗斗,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而这里我们就想,为什么张居正一死,改革就中断,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原因如下:
1:得罪旧势力集团。改革肯定会触犯旧势力的利益,他们一定会极力的反对,当张居正还是内阁首辅时,还能压住他们。他一死,以前的顽固派肯定会起来推翻他所做的一切,这样张居正的所以改革都毁于一旦。特别是张居正的父亲死,他也没回去戴孝,这就给了反对他的人一些借口,他们借机打压张居正,可张居正宁愿背负这样的骂名,也要把改革执行下去,目标只为了改变明朝后期的内外形势。
2:与的纠葛。当初他开始首辅万历时,就和明神宗朱翊钧有过争执。当朱翊钧还小时不懂治理朝政,许多东西都是张居正一手过问,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朱翊钧开始有了自己想法,万历七年(1579年)朱翊钧向户部索要十万金,用于光禄寺御膳之用。结果被张居正拒绝了,他还要求朱翊钧节省一切不必要的花费,于是许多宴会和活动都没有了以前的热闹。这就给朱翊钧心里留下隔阂,等到张居正一死,加上反对派的反对,列出一系列的罪证,他就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推翻他所做的一切变革。
3:一条鞭法与新政触动社会的矛盾。以六科控制六部,“考成法”的实行。在明朝官员中,存在巨大的腐败,官官相护,利益错综复杂。为此,“考成法”是张居正整治官场的重要手段,对那些没有贡献的官员一律除掉,留下那些有能力,却没有上进机会的人才,这就触及重要势力的根源。为了更好的推行一条鞭法,他开始清算全国田地,在明朝中后期,许多地主上报的田地往往和实际的不一样,这样他们要交的赋税就少很多。
于是由国家清算土地,别想着偷税,万历八年全国田地为7013976顷,比隆庆五年(1571年)增加了2336026顷,这增加了很多税收,但也触动了许多地主的利益。这也为一条鞭法的实行奠定了基础。注:一条鞭法是明朝税收的重要改革,它把以前的税收方式简化,把徭役和赋税以及其他杂税结合在一起征收,采用银两计算,按亩缴纳,方便征收,杜绝官员作弊拿回扣,一条鞭法在江南实行,极大的触发工商业的发展。
4:没有形成一个团结的改革派。张居正改革时,许多人反对,但迫于他的地位,只能屈服。虽然政策有了,但是,没有一个有效的团队,当他死后,跟着他的官员都倒向另一边,连他推荐的潘晟都被弹劾下来,还有谁敢上去提改革的事?正所谓:,就是这个原理。改革派没有谁挺身而出,那只能被反对派推翻一切,中兴中断,明朝继续走向衰落,等待的只是灭亡。
总结:综合以上的背景和原因,中断,是张居正的改革无法继续执行下去,导致明朝的国力衰落,无法复兴。这一次的衰落是走向灭亡的开始,从此明朝再也无力回天,连皇帝这么努力的执政也无法改变结局,国力衰退到一定程度,单凭一个人是无法改变结局的。而明朝错过了最好复兴的时期,也错过了进入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