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求生者到帝王,杨坚是如何完成人生逆袭?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的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杨坚是“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代表。在西方学者眼中,开创了制、推动选才方式迈入新时代的他,是能与比肩的千古一帝。
但与“奋六世之余烈”、依靠家族数百年奋斗而获取成功的不同,杨坚身份的获取,是通过谋朝。,与其他而名声不佳同行相比,杨坚在后世的口碑整体较为正面,这既有结果导向的原因——他结束了近300的年分裂、创造了封建社会的新顶峰;也有过程导向的因素——他迈向帝位的过程,虽不符合传统道德,但在个人生存层面,却是个十足的儒家励志典范。
从一个战战兢兢的求生者,到执掌天下的帝王,杨坚靠的不是阴谋诡计,而是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智慧。这一生存之道,时至今日仍有值得借鉴汲取之处。
杨坚曾经的生存状态饱受猜疑、如履薄冰
在封建政治生态中,斗争是永恒的主题,而身处的杨坚,就曾长期位于政坛博弈的漩涡中心。
关陇集团,是一个近代名词。依据陈寅恪先生的说法,这个融合了“关陇胡汉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的集体,是由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为核心组成;以这二十个家族为代表的团体,长期处于/北周的政坛顶端,维持了政权的稳定,左右了乃至隋唐的发展。
不过这只是后世的,在当时而言,这些家族诚然是政治盟友,但也是竞争对手,八柱国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柱国,顾名思义,是国家的支柱。西魏的实际掌权者创立后,为了统帅军队,共给八人授予“柱国”头衔,他们分别是宇文泰本人、元欣、李弼(李密的曾祖父)、李虎(李渊祖父)、、赵贵、于谨、侯莫陈崇。其中,宇文泰掌控大权、元欣以皇室身份凑数,其他六人则分别领导全国府兵。这六人的麾下又各统帅两个大将军,一共12位,这就是“十二大将军”的由来。
在当时三足鼎立的局面下,西魏/北周一度处于最贫弱的地位,但依托这一体系,它不仅抗住了东边的巨大压力,甚至还后来居上,成了笑到的一方。,虽然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但这些家族在合作的,残酷的博弈也贯穿始终。
宇文泰死后,侄子掌握了大权。他执政期间,逼迫西魏皇帝退位,把宇文泰的三儿子、世子扶上帝位,北周正式建立。
但这也引起了柱国独孤信的不满,毕竟宇文泰的长子,是他的女婿之一;,另一位柱国赵贵也对宇文护的嚣张跋扈深感愤怒。公元557年,他俩策划袭杀宇文护,却反被对方先下手为强,赵贵被处死,声望颇高的独孤信则被逼在家自尽。到了公元563年,另一位“八柱国”之一侯莫陈崇由于开罪了宇文护,也被迫自杀于家中。
宇文护由此越发霸道,后来他甚至杀掉了宇文觉、宇文毓两位皇帝,咱们戏称其为“弑君者”(还有西魏末代皇帝)。
同族间尚且如此,其他勋贵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与独孤信家族关系密切、身居十二大将军之列的杨坚也难以独善其身。
为了巩固地位、寻求盟友,关陇集团内部经常结为儿女亲家,德高望重、条件过硬(家族颜值高)的独孤信尤其受欢迎。除了长女嫁给周明帝宇文毓外,他的四女嫁给了李虎之子李;至女儿,则成了杨坚的妻子。
杨坚的父亲杨忠,位居十二大将军之一,与独孤信家族向来交好,在子女还年幼时,双方就已经相约结为亲家。鉴于此,父子也成了宇文护的眼中钉。
由于家族的关系,杨坚在16岁时就官封。他为人“沈深严重”,、不怒自威,在圈子里挺受人尊敬。连一代枭雄宇文泰都感叹“看这娃娃的风骨,不像是俗世之人啊!”
周明帝宇文毓、周武帝在位期间,杨坚青云直上,逐渐官至大将军。这也引起了宇文护的忌惮,多次想找理由置其于死地;甚至宇文毓本人,也对杨坚疑虑重重,还专门找来相面大师替自己判断杨坚的前景。
而宇文邕的太子妃,则是杨坚的长女,两人的关系较为亲密。但所谓伴君如伴虎,兄弟间尚且同室操戈,姻亲关系更不靠谱。宇文护被除掉后,杨坚身上的压力并没有减轻,宇文邕的堂弟宇文宪在当时位高权重,他认为杨坚绝非甘愿之辈,建议早日除之而后快;内史王轨也说杨坚“貌有反相”,不可久留......
公元578年,宇文邕驾崩、太子即位。自己的亲女婿当了皇帝,杨坚的日子会不会好过一点?反而越来越危急。
帝宇文赟对勋贵重臣及其忌惮,他继位没多久,就杀掉了功名卓著的齐王宇文宪,甚至还连带除掉了与其关系密切的大将军王兴、独孤熊、豆卢绍等人。由于后面三位几乎没有任何罪名,人们私下戏称他们是“伴死”,即纯粹陪宇文宪而死。后来,王轨、宇文孝伯、宇文神举也纷纷被处死,打击面压根不估计血缘的亲疏远近。
宇文赟还以荒唐好色闻名,他拥有五位皇后,除了杨坚之女外,还有朱、元、陈、司马四位,打破了皇帝“三后并立”的记录。杨皇后性格温婉,但也不刻意奉承,多次遭到日益暴虐的宇文赟的责备;杨皇后对此不卑不亢,却让对方越发愤怒,甚至声称要逼她自杀。杨母独孤氏闻讯赶到宫里,在宇文赟面前磕头求情,以至于血流满面,才让他改变了主意。
而对于自己的老丈人(之一)杨坚,宇文赟也许是贯彻了家族遗传的猜忌。有一天,他怒骂杨皇后“我一定要将你家灭族。”其后召杨坚进宫,并且对左右侍从说“待会儿假如他脸色有变,你们就动手杀了他。”
那么,面对历任权臣、帝王的猜疑,杨坚是怎么逃过劫难、并最终执掌大权的呢?最关键的一招,看起来貌似很简单。
杨坚的安身保命之道广交朋友、与人为善
掌权者对自己已经如此忌惮,如果再有其他同僚添油加醋,自己必定凶多吉少。为此,杨坚自从进入官场后,一直刻意结交朋友。他的好友圈,来自各个渠道,涵盖各个范围。
,借用家族多年来形成的庞大关系网交友,父亲杨忠的同僚、好友、下属,都成了他结交的对象;
,在妻子独孤氏的帮助下,结交独孤信留下的人脉圈子。比如后来对他篡权、创业立下的,就是独孤信的老部下;独孤信的另一个姻亲李渊家族,私下也是杨坚的支持者;
,充分利用求学时的同窗关系。宇文赟的亲信、时任内史上大夫的,就是杨坚的老同学,俩人关系一直非常要好,甚至是无话不谈的密友。
除了渠道多样外,杨坚的交友对象不分圈子、不看身份,任何人他都加以善待。
当时朝野的名门望族,如陇西、安定、京兆、安定、河东等大姓中,都有杨坚的好友;
朝廷勋贵,柱国大将军、八柱国于谨、大将军贺楼子干、大将军长孙平都跟杨坚关系密切;
皇族宇中也有他的密友,比如宇文神举的弟弟宇文庆,俩人亲密到可以在私下议论宇文赟命不久矣;
一些在那时被人鄙视的奸臣、小人,同样在杨坚的朋友圈之内,比如上文提到的郑译,还有“性轻狡,有奸数”的刘昉,他们都是宇文赟身前的红人,也是替其打压忠良的“佞臣”;
出身贫寒的草根人才,比如善于看相的来和,性格忠直、才华出众的陈茂等。
在《》等史料中的不同章节,我们时常能看到诸如“高祖微时,深自纳结”的字眼,即杨坚没当皇帝时,主动与某某结交。常言道,少一个朋友,就少一层保护;多一个敌人,就多一份危险。尽量减少敌人、增加朋友的杨坚,得以多次化险为夷、。
比如在当初,面对宇文护的不满,多亏大将军侯万寿等人的开脱,杨坚才得以幸免;
相面大师来和(《》中的记载,《隋书》称是赵昭)受周明帝宇文毓之托,专门查看杨坚的为人。看过之后,他一边对宇文毓打哈哈“杨坚顶多只能当个上柱国”;私下里却对杨坚说“你以后定能成为人君,届时一定要大行杀戮才能稳定局面,切记。”敢于冒着欺君之罪相助,俩人的交情可见一斑;
后来当宇文宪、王轨先后建议除掉杨坚时,周武帝宇文邕一方面珍惜杨坚的才华,另一方面也许是受了来和结论的影响,坚信他“止可为将而已”,即只能当个将领;
在宇文赟的猜忌下,杨坚倍感煎熬,于是请郑译帮忙把自己调出朝廷;这位老同学一口答应,很快在宇文赟面前极力推荐他作为讨伐南陈的统帅。
而在宇文赟死后,备受猜疑的杨坚之所以能入朝辅政,正是得益于郑译、刘昉等“小人”。
公元580年,由于过度沉迷酒色,年仅22岁的宇文赟暴毙,留下了8岁的。临终前,待在身边的是“素以狡谄得幸”的亲信刘昉、颜之仪。在郑译的推动下,刘昉自作主张,决定引入德高望重的杨坚辅政。
一开始,杨坚还装作推辞,但刘昉单刀直入、但却推心置腹的一句话,让他立即没有丝毫犹豫“您如果愿意干,那就别磨蹭;如果真的不想干,那我可就自己上了。”
见对方如此“坦诚”,杨坚也再装模作样。随后,刘昉、郑译以雷厉风行之势,草拟圣旨,宣布任命杨坚为“总知中外兵马事”,即掌握朝廷内外的军权;不久后,这些人进一步以周静帝宇文阐的名义,加封杨坚为假黄钺、左大丞相,并且“百官总己以听于左丞相。”
从这一天开始,北周的大权已经逐渐落入杨坚的鼓掌之中。随后,他果然如当初来和(赵昭)建议的那样,对皇族大行屠戮,迅速除掉了朝廷内的威胁。在这个过程中,杨坚一度险些被暗杀,好在他平时交好的都督李圆通竭力保护,最终才化险为夷。
而当周皇室的利益相关者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益州总管王谦等势力反叛时,一众北周名将、勋贵都坚定地站在杨坚一边,并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出师平叛,比如、、元谐、宇文忻、宇文述、崔弘度、、李询、贺楼子干、王谊、梁睿等。其中,武乡公崔弘度甚至是尉迟迥的亲家;,亲手割掉尉迟迥脑袋的,正是这位亲家的弟弟崔弘升。
而其他的望族、世家,对杨坚赤裸裸的篡权举动基本默不作声。这其中固然有不愿意激发动乱的因素,也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考虑;但在他们眼里,杨坚平日里与人为善、极少树敌,而且为人极有才能,即使他真的称帝,也不会向当初宇文赟那样胡作非为,何不乐见其成呢?更何况,在过去200多年的乱世中,谋朝篡位早已屡见不鲜。
在平定尉迟迥等势力后的下一年,杨坚正式建立隋朝。其后他对内勤政爱民、厉行节约、推动改革、休养生息,并开创了制、科举制的雏形;对外恩威并施,北定、,结束了近三百年的分裂。这一期间,中原王朝一扫及南北朝以来的混乱局面,政治稳固、官场清明、社会安定、民生富庶、人口暴增、文化繁荣,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新顶峰,史称“开皇之治”。
杨坚之所以能在的政治环境中生存下来,固然有他能力出众、善于韬光养晦的因素,但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务实态度,客观上为自己提供了保驾护航的作用。正是这种迫不得已的生存方式,为他提供了强大的朋友圈,也造就了扎实的应对能力、雄厚的政治势力。
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这种处事方式仍有可取之处。,这不是鼓励人腹黑,更不是教人生事,只是鉴于“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人是社会性的生物,形形色色的利害纠葛不可能杜绝;在成年人的世界里,面对纷繁的利益纷争、复杂人际关系,如果过于锋芒毕露、爱憎分明,心头的一时之气或许可以发泄,但带来的惨痛后果必定深远。每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都理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在不违背法规、道德准则的前提下,尽量与人为善、少树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