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毓在曹魏的仕途之路是怎样的?他有着怎样的野心?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钟毓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曹魏大臣钟繇有个儿子叫钟会,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详。钟繇还有一个儿子叫钟毓,他是钟会的哥哥,他的才华能力并不比钟会差,而且还看出了钟会的狼子野心,今天我们来好好的说一下这个钟毓。
钟毓,字稚叔。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钟繇刚巧醒来,故意装睡观察儿子们怎样行事。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行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
十四岁的时候钟毓就担任了散骑侍郎。谈笑机灵敏捷,有其父之遗风。钟毓有一次陪侍景王宴饮。当时的儿子玄伯、武周的儿子元夏一同在座,他们一起嘲调钟毓。景王问“皋繇是怎样的一个人?”钟毓回答说“是古代的懿德之士。”又回过头对玄伯、元夏说“君子周而不比,群而不党。(君子团结却不互相勾连,合群而不互相袒护)”
太和二年(228年),蜀汉丞相兵围祁山。想要亲自率兵讨伐。钟毓上疏“陛下应重视在朝堂上战胜敌人,战功应注重在军营之内建立,国君虽然不离开宫殿,却能在千里之外赢得胜利。陛下应该镇守京师,以作为在各个方向上气势的源泉。如果您亲自率领大军西征,对壮大前线军威固然有很大的作用,但所消耗的资源钱财,也比原本的要大得多。而且在炎热的暑期用兵,一向为人所慎重考虑的,现在并不是陛下万尊之躯出动的时候。”
太和年间(227年-232年),由于洛阳宫殿正,所以魏明帝曹叡以及群臣暂且居住于。许昌狭小,魏明帝在城南以毡为殿,大摆宴席设之戏,以满足自己的起居和游玩,百姓。钟毓进谏“近年来水灾旱灾频繁,国库空虚,这类休闲的事情还是等到丰收之年再做不迟。现在应当去关内开垦荒地,让百姓们耕种。”这些建议都被采纳实施。不久,钟毓升迁为散骑常侍。
正始五年(244年),大将军在炎热的夏天兴兵伐蜀。蜀兵依险据守,大军前进不得。曹爽想要继续增兵,这时钟毓遣使上书“我觉得高明的取胜之道,应该是不动刀兵;天下无敌的军队,虽然都进行征讨,但不一定非要进行战斗才能取胜。如果能够仅仅通过手持干戚舞蹈就使得臣服,或者化解敌人的锋芒,那就用不着辛苦吴汉在江关征战,或者让在井阱来往驰骋了。应该在找到合适的时机时就进军,遇到困难还能够退避,这才是自古以来征战的道理。希望您能够深思熟虑。”后来曹爽无功而返。后钟毓因为让曹爽不高兴,被贬为侍中,离开京城去魏郡当太守。
嘉平元年(249年),后,曹爽被杀,钟毓又被召回京师任御史中丞、侍中廷尉。
正元二年(255年),、文钦起兵,钟毓持符节到扬州、豫州宣传圣意,告诫那里的百姓。回来后,又被升为尚书。
甘露二年(257年),起兵,大将军商议是否需要自己亲征诸葛诞。当时吴将孙壹率众归降,群臣都认为正在内乱,必不会出兵援助诸葛诞。钟毓则以为“应该从敌人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现在诸葛诞以淮南之地投降吴国,孙壹虽降,但他带来的百姓还不满千人,士兵才三百而已,这对吴国来说不算什么大的损耗。如果寿春不能迅速平定,吴国内乱已经停止,怎么可能不出兵救援呢。”司马昭认为他说得对,于是亲率大军开往淮南,钟毓也随军前往。淮定之后,钟毓升为青州刺史,后将军,都督徐州军事,假节。后来又转往都督荆州军事。
钟毓作为钟会的亲哥哥,对自己的弟弟知根知底,曾私下告诫司马昭说“我弟弟才智过人,但好玩弄权术,恐野心不小,不可不提防。”司马昭听后哈哈大笑“若将来果如此,则吾只治钟会之罪而不累及一门。”
钟毓于景元四年冬(263年)逝世,追赠车骑将军,谥惠侯。景元五年(264年),钟会谋反兵变被杀,钟氏依律当诛三族,司马昭依诺对已病亡的钟毓网开一面。钟毓子钟峻、钟辿特赦,官爵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