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作为唐朝最有成就的帝王,为何没有封禅?

历史知识 2022-07-05 22:10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你们知道最有成就的帝王李世民,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接下来学习方法网小编为您讲解

  《·封禅书》曰“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

  在封建社会,封禅是帝王梦寐以求的最高境界。中国历史上有近600位,也只有7位皇帝曾经封禅。为什么封禅的皇帝这么少呢?因为只有天下太平、四海一统、的帝王才有资格封禅,而且,7位封禅的皇帝中,也有几位是名不副实的。

  何为封禅?在中国传统的礼仪文化中,祭祀文化是排在第一位的,《左传》说“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皇帝自认为功劳很大,需要向天地“汇报”一番,对天祭祀,称之为“封”;对地祭祀,称之为“禅”。天子所举行的最隆重的祭祀天地之礼,就被称为封禅。而封禅的地点,大多选择在泰山,因为泰山是五岳之首 、天下第一山。但也有例外,例如选择在嵩山封禅。

  公元前219年,,巡视东方,到达齐鲁大地后,举行封禅大典。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帝王封禅。

  大约100年后,到到泰山封禅,至此,秦皇、汉武两位封禅的帝王,代表着中国历史上最高的帝王成就。

  此后,光武帝、、武则天、、五人后封禅,从历史成就上来看,此5人不仅和秦始皇、汉武帝的功绩相差甚远,甚至有一代不如一代之感。尤其是宋真宗,为了达成封禅的目的,不惜贿赂大臣,拉低了封禅的意义。在宋真宗之后,纵然有,、这样的皇帝,也再未封禅。

  如果把武则天也勉强算作唐朝帝王的话,唐朝封禅者多达3人,占了7人的一半。实际上,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三人的帝王生涯都是,而唐朝最有成就的帝王李世民,却没有封禅。这是为什么呢?是李世民不想去封禅吗?

  要知道,随着秦皇、汉武封禅之后,历代帝王都以封禅作为帝王的最高仪式,若说李世民不想封禅,是不可信的,他之所以没有封禅,是因为有的存在。

  末年,李世民辅佐父亲李渊建立唐朝。此后,李渊坐镇长安,李世民带兵四处厮杀,平定周、消灭、荡平、横扫刘黑闼,一统中原。李世民登基后,对外消灭东等强敌,对内休养生息。

  贞观年间,四夷来朝,物阜民丰,史称“”。李世民之功,纵然不能和秦始皇、汉武帝并肩,但却远远高于其他5位封禅的帝王。

  贞观六年,李世民也想效仿秦皇、汉武,去泰山封禅。但这件事不能他亲口说来。他几次暗示文武百官,自己有封禅之意。百官们为了拍马屁,纷纷上奏请求李世民前往泰山封禅。按照惯例,李世民要再三“推辞”,百官们再三“请求”,李世民才“勉强”答应,这样李世民才能名正言顺地去封禅。

  ,在文武百官向李世民上书请求封禅时,李世民还故作谦让地说“并不是所有的好皇帝都要去封禅,你看创造‘’,人家不就没封禅吗?你们不要劝朕了。”

  百官们哪里肯依,再三恳请,李世民很“为难”,表示“考虑”一下。就在李世民窃喜马上就能达成目的时,半路杀出来个程咬金。不,杀出来的不是程咬金,因为程咬金是支持封禅的,半路杀出来的是魏征。

  《》云“魏征独以为不可。”

  啥意思,大家伙都同意李世民封禅,唯独魏征认为不妥。李世民憋着一肚子火,怒问魏征6个问题,《资治通鉴》

  上曰“公不欲朕封禅者,以功未高邪?”曰“高矣!”“德未厚邪?”曰“厚矣!”“中国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年谷未丰邪?”曰“丰矣!”“符瑞未至邪?”曰“至矣!”

  李世民的6个问题像连珠炮一样,“朕的功劳不够吗?朕的德行不厚吗?朕治理的天下不安定吗?周围国家不臣服朕吗?百姓不丰收吗?上天没降祥瑞吗?”

  从这6个问题可以看出,李世民非常肯定自己的政绩,对自己治理的唐朝非常自信。而且,魏征的回答也都是肯定的。简而言之,如果把6个问题合并,李世民就是在问“你觉得朕不够伟大吗?”魏征很老实地回答说“陛下够伟大了!”

  李世民当时就火了,继续怒问魏征“你既然觉得我伟大,肯定了我的功劳,为啥不同意我去封禅?”

  接下来,魏征的回答很有条理,可分为五点

  其一,自从陛下登基之后,唐朝的人口虽然有所增长,但还没有恢复到隋朝开皇年间的程度。

  其二,唐朝的粮食储备还不是很充足,不足以抵抗风险。

  其三,陛下去泰山,不仅文武百官要随行,一路上需要大量的车马、粮食,现在我们还消耗不起。

  其四,周边国家国王或使者都要前去观礼,这些人从关中走到齐鲁,途径大唐腹地,对我们没有好处。而且,他们来了我们就要重重的赏赐,赏赐少了,觉得我大唐小气,赏赐多了,这些赏赐都是民脂民膏,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

  其五,封禅只是虚名,百姓为了这件事还要搭桥修路,动用大量劳役,百害而无一利。

  魏征的话浓缩成一句,怼给李世民就是“陛下是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去封禅,还是为了天下百居乐业而封禅?”李世民听完后,心情一下就蔫了,他本想封禅,但魏征说的也是实情。

  正巧,不久黄河泛滥,河南等地发生水灾,李世民便以此为借口,放弃了封禅的想法。,中国历史上的唐太宗,并没有封禅。

  正如《资治通鉴》所说

  “若天下义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

  笔者认为,评价一个皇帝的好坏,并非看他是否前往封禅,而是看他治理的天下是否安定,他的子民是否丰衣足食。李世民连珠炮问了魏征6个问题,虽然对自己的政绩很自信,但魏征提出的5点理由,让李世民无法回答。从结果上看,没能封禅,才是百姓之福。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