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是如何保住京城的?他为何没能善终?

历史知识 2022-07-05 22:09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

  大家都知道于谦是一位诗人,他的《石灰吟》广为人知,但其实他还是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卓越的军事家,于危难之间拯救了大明王朝。

  于谦,杭州府钱塘县,著名的大臣。宣德元年,汉王朱高煦起兵谋反,于谦跟随亲征。于谦声色震厉地数落朱高煦的,朱高煦被骂得伏地战栗,连忙自称罪该万死。于谦而得明宣宗赏识。

  正统年间,王振受宠信。王振要求地方官员进京时要给其送礼,而于谦进京时只甩了甩袖子,说:“唯有清风尔。”王振对于谦怀恨在心,后找个理由诬陷于谦,于谦被捕入狱。于谦被捕引起了百姓的愤怒,群民联名上书,官吏以及们纷纷为于谦求情。迫于压力,王振不得不释放于谦并官复原职。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听取王振的主意,率军亲征蒙古(瓦刺),留于谦在京中处理兵部事务。结果明军在土木堡,英宗也被瓦刺大军所俘。“”传入京城,朝堂哗然,陷入混乱。并且蒙古军队打到北京城外,京城岌岌可危。这时有人主持南迁,于谦,坚请固守京城。

  俗话说“国不可一日无君”,被俘,急需人来主持政事,于谦等人请求明英宗之弟登基。面对当时的形势和情境,朱祁钰犹豫不决,于谦劝道“这是为了国家”。朱祁钰这才替任,世为宗。尊朱祁镇为上皇。此时的朝廷局势混乱,于谦稳定人心,帮忙主持国事。朝廷上下均依靠于谦。王直感叹道:“国家全都依靠你了,一百个王直也比不上一个你呀!”

  ,此时的京城内仅有十万的后备军。于谦,一届文臣,开始发挥他的军事才能,招募民兵,部署督战,并且亲率军队,抵御瓦刺大军,保卫京城。他坚持作战不讲和,最终在于谦的领导指挥下,蒙古退军,北京保卫成功。

  一年之后,瓦刺想要明军接回朱祁镇,明代宗害怕朱祁镇回来后会夺回自己的皇位,不愿意迎回上皇。于谦说道:“此时迎回上皇是为了道义,而皇位已定。不会有所改变。”明代宗这才同意接回朱祁镇。

  明代宗十分相信和依赖于谦,而于谦本人、堂堂正正,却也被旁人所妒。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朱祁钰病重,、等人发动“”,朱祁镇复位,于谦被捕。朱祁镇复位后,石亨等人诬陷于谦将立外蕃襄王为帝,要求朱祁镇杀掉于谦。朱祁镇犹豫,徐有贞道:“不杀于谦,复辟无名。”

  同年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压往崇文门外,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斩决。天下冤之!

  于谦死后,对其进行了抄家,却并没有抄出多余的钱财,仅正屋紧锁。打开房屋,里面仅有朱祁钰赠送的蟒袍和利器。

  一年后,边境有警,群臣无措。吴瑾道:“如果于谦在,一定不会让敌人这样。”朱祁镇听到这句话,也。

  直至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为于谦平反昭雪。

  这位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救大明王朝的英雄,终究得到他应有的称赞。

  就像于谦的《石灰吟》一般,他将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世间。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浑不怕 ,

  要留清白在人间。”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