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都要杀开国功臣呢?有哪些原因?
对开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每次改朝换代,都少不了开国功臣的功劳,而皇帝对开国功臣都很忌惮,或者贬斥或者诛杀开国功臣。历史上皇帝诛杀功臣的事迹屡见不鲜。
越王灭后,功劳最大的是文种和。范蠡看事情、看人比文种透彻,他看出勾践此人只能与他共患难,不能共享富贵,所以激流勇退,躲过了越王的诛杀,而文种被清算。虽然越王勾践不是开国皇帝,但是却是历史上记载的著名的诛杀功臣的先例。
也把帮他打天下的武将诛杀殆尽,、、等等。只留下对自己最忠心的和他认真没多大本事的功臣。但是他对文官倒很仁慈,因为他是参加农民起义,通过战争推翻统治的。他觉得武将手握重兵,如果谋反,可能带来王朝的覆灭。是历史上诛杀功臣最多、牵连人数最多的皇帝,帮他打天下的功臣,无论武将还是文臣,几乎不放过。
那么,为什么历史上的开国皇帝要除去开国功臣呢?有以下原因:
一.开国功臣功高震主
比如刘邦建立,帮他打天下的武将都被封为异。其中大将韩信攻必克,战必胜,立下不世功勋,被汉高祖封为楚王。高祖对他相当忌惮,听说韩信谋反,亲自前往处理。高祖对手握重兵的武将始终防范着,只要有人举报,必定讨伐。这些异姓王惶惶不可终日,生怕下一个轮到自己,有的就先发制人,真的谋反了,于是高祖必讨伐之。这些武将异姓王就好似多米诺骨牌,一个被推倒,必牵连到其他。于是开国皇帝诛杀开国功臣的战争就开始了。追根究底是这些开国功臣功高震主,必欲除之而后快。
二.巩固皇权
大凡帝王多疑心。登上皇位之后,对一切问题的思考、分析和判断,都离不开对皇权的巩固。所以开国皇帝总要为防止有人夺权而倍加警惕,即使打击面过大也在所不惜。比如朱元璋,最不放心的就是原先亲密无间的战友,现在的开国功臣。他们都成了手握大权的国家重臣,明太祖担心他们尾大不掉,权重倾国,所以对他们抑制、监视、打击、甚至除去。
三.为子孙铺路
除了我们认为的“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之外,还有就是开国皇帝害怕这些功臣威胁自己后代的统治。比如汉高祖刘邦他在建立汉朝之后,将立为太子。而刘盈性格仁弱,刘邦怕自己,刘盈不能驾驭这些强大的功臣。所以提前将它们除去,帮儿子解除后患。
朱元璋和刘邦类似,朱元璋立太子也比较早,不料太子走在了朱元璋的前面。无奈,朱元璋将太子的儿子立为太子,也就是建文帝朱允文。他还是一个小孩子,朱元璋怕他继位之后,不省心的功臣对自己的发难。他曾打个比喻,把功臣比做铁棒上的尖刺,他要在,帮孙子把铁棒上的尖刺除去,留给孙子一个没有威胁的统治。所以诛杀功臣毫不手软。
四.开国功臣自己作死
还有,之所以皇帝杀功臣,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有的功臣居功自傲,横行不法,对皇帝没有足够的尊重,让统治者不得不先拿他开刀。比如明太祖时期的,因功被封为凉国公,慢慢骄横起来,甚至连朱元璋的命令也不听。屡受斥责后心生异志,企图造反。朱元璋正想收拾他而没理由呢,这老兄自己作死送上门来,难怪朱元璋拿他开刀了。
但是也有开国皇帝是厚待功臣的,最典型的就是。宋太祖黄袍加身,兵不血刃的当上了皇帝之后,不忍心对帮助自己夺天下的兄弟们加诛,采用“”的方法解除了武将兄弟们的兵权,赐给他们田地、财物让他们回乡养老,并和他们结成。这恐怕是对功臣最好的皇帝了,生活在宋太祖时期的功臣也是结局最好的了。
综上所述,开国功臣由于功高震主被皇帝忌惮,皇帝为了巩固皇权,不使大权旁落,对开国功臣猜忌、打压、甚至除掉。开国之功是不能改变的,所以帮君王打天下之后,要低调、要韬光养晦、要懂得激流勇退。因为你已经成功地被皇帝惦记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