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廷弼是守辽名将,为什么最终以悲情收场?

历史知识 2022-07-05 16:20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熊廷弼,字飞白,号芝冈,将领、军事家,他擅长骑射,熟知兵书,有谋略,曾经略辽东,使后金军一年多内不敢轻进,与、合称“”。,就是这样一代守辽,却最终以悲情收场,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熊廷弼是年间的,授保定推官,后因其才能被擢为监察御史。

  他第一次被派往辽东,并不是抵御外敌入侵,而是为了调查镇守辽东的老将和巡抚赵楫。当时这两位放弃了宽甸地方的八百里领土,把当地六万老百姓迁移到内地来安家。过后评定功绩竟然还要受到奖赏,给事中宋一韩上书论列了他们的罪。熊廷弼就是为了调查这个事,他查清了真相,还上书弹劾他俩的罪状。可以说他很好的完成了自己的任务,还兴办屯田、修造城堡,在当地很有声望,不过后来因为与巡按御史荆养智的矛盾,回了老家。

  中,经略杨镐指挥的十二万大军惨败,这场战争对明朝的损失是巨大的,从此明朝在辽东只能转为防御,说白了,已经没有主动进攻后金的能力了,只能被动挨打了。

  鉴于这个情况,熊廷弼为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代杨镐为辽东经略。修整防守战具,分派兵马驻扎,当地军民的心重新稳定下来了

  熊廷弼身高七尺,有胆量,晓军事,擅长放箭。自前番为辽地巡按时就主张防守,到这时更加坚决地主张拒敌守城。他脾气火爆,禀性刚直,喜欢骂人,不甘谦恭下人,因而舆论对他不太推许。

  恰在这时,驾崩,即位。交接,事情很多,明熹宗忙得也是焦头烂额,皇帝把对的冯三元的奏章发给朝臣议论,朝中还没有结果,熊廷弼的火爆脾气就上来了,直接自己辞职了。

  在天元年(1621年)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辽东重镇沈阳、辽东首府辽阳相继失陷。此时,朝廷里大臣们又想起了廷弼。

  天启年间,率领后金大军攻破辽阳,熊廷弼,再任辽东经略,并参与了。不过在这场战争中,由于和广宁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

  其实这也不能完全怪熊延弼,毕竟两个人一个主战、一个主守,领导层面精神都不同意,自然在排兵布阵以及应敌方面,会出问题。

  基于此,熊廷弼因为广宁之战的失利,所以沦为阶下囚。,这还不是熊廷弼最终被斩杀的原因,因为和关系密切,加上得罪了,所以熊廷弼遭到了魏忠贤的打击和诬陷。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