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温作为明朝开国功臣,他的下场有多惨?
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一统江山的说法,下面由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当他第一次见到的时候,朱元璋并不占优势。当时和逐渐形成二分天下之势,朱元璋做过乞丐当过和尚,完全看不出是未来帝王之相。
刘伯温之所以就在于他有着出色的洞察能力。刘伯温12岁中,22岁参加考中。无奈性格耿直再加上当时的已经便回乡隐居,直到50岁开始辅佐朱元璋。朱元璋也十分欣赏刘伯温,建立之后刘伯温结局却非常凄惨。
01
洞察人心的谋士
曾经的乞丐,经过多年奋斗迎来了自己想都不敢想的那一刻。一统天下成为。从朱重八到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一路走得颇为坎坷。朱元璋之所以能建立大明朝,除了他自己的寂寞和勇气之外,也少不了身边的能人异士。
当时的朱元璋手下如云,也有不少计谋多端的人。其中有一位谋士甚至比肩诸葛亮,他就是刘伯温。1352年各地起义风起云涌。一个一无所有的年轻人加入起义大军,后来他给自己改名朱元璋。从此之后安徽凤阳的普通人登上历史舞台。
朱元璋的军事才能逐渐显现,他带领起义的战士们,打到了刘伯温所在的浙江青田。刘伯温生于元朝末年,他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对于人心的洞察在自己的家乡一带小有名气。朱元璋此时恰好广纳人才,便邀请刘伯温共商大事。
当时的刘伯温眼看着元朝已经是强弩之末,思索一阵之后答应了朱元璋的请求加入义军。其实刘伯温在军事谋略方面要比诸葛亮差上许多,刘伯温十分擅长把握人心,这也让他在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过程中立下不少功劳。
1368年大明王朝建立,朱元璋成为明朝的开国皇帝,战争胜利自然要论功行赏。当时朱元璋正是分封的公爵6人,侯爵34人。刘伯温被封诚意伯。伴君如伴虎,没过几年刘伯温发现苗头不对,朱元璋开始对一些跟谁自己的将领们动手。
已经察觉苗头不对的刘伯温此时又因为仗义执言得罪了位高权重的左丞相,刘伯温变向朱元璋请求告病假,以避开其锋芒。朱元璋答应了刘伯温的请求,于是刘伯温离开庙堂是非之地回到家中修养。
02
探病
刘伯温本可以直接告老还乡,眼看着一起和自己打天下的谋士将领们一个一个被满门抄斩,他知道这个时候如果轻举妄动,很可能导致株连九族。已经辞官的刘伯温并没有选择回到家乡,而是仍然在京城的宅子中居住,他想用这样的方式打消朱元璋的猜忌。
之所以让刘伯温下定决心彻底逃离官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刘伯温已经辞去官职,李善长并没有打算放过他。就在刘伯温称病在家中修养的时候,李善长指使胡惟庸告黑状。
朱元璋猜忌心很重,本来就对于这些功臣不太放心,又听了胡惟庸的传言,没有经过调查核实直接将刘伯温的俸禄取消,刘伯温知道是何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在家养病的时候,刘伯温突然收到从宫中派人送给自己的两样水果,一样是红枣一样是梨。结合朱元璋的种种行为聪明的刘伯温立刻明白马皇后的意思,刘伯温知道自己处于危险的境地,决定彻底远离官场。
刘伯温虽然已经远离官场,危机并没有解除。刘伯温在回乡的路上生病了。得知这个消息,朱元璋派已经是丞相的胡惟庸代表自己去慰问,与胡惟庸同行的还有一位御医。见到刘伯温之后,胡惟庸先是一番嘘寒问暖,随后又让御医诊脉开方子。
本是治病救人的方子,谁知道刘伯温按照御医开的方子每日喝药,不仅不见病好,身体也每况愈下。刘伯温这个时候才明白,胡惟庸打着探病的旗号实则是来害自己。缠绵病榻两个月之后,洪武八年刘伯温去世。
03
贪官庆贺
一代名臣刘伯温就这样凄惨去世,在电视剧《朱元璋》中有一个情节,刘伯温死后只有简单的一副棺材。刘伯温的儿子披麻戴孝拉着父亲的棺材去下葬,就在这个时候有几个人拿着鞭炮往刘伯温的棺材上扔。
这部分剧情有一些艺术加工的成分,却可以看到当时刘伯温和以李善长,胡惟庸为首的淮西集团矛盾到底有多深。其实刘伯温的才能被后世夸大,从朱元璋封他为诚意伯就可以看出来并非之人。
朱元璋之所以重用刘伯温,是当时在朱元璋身边一些淮西将领拉帮结派,刘伯温在一定程度上是朱元璋制衡淮西集团的棋子。在电视剧中,丢鞭炮的人都是李善长、胡惟庸的党羽。这些人如此是高估了朱元璋的仁慈。
04
朱元璋后悔落泪
刘伯温死后装进薄棺匆匆下葬,一代名臣落得如此凄惨的下场,死后棺材还被人扔鞭炮。淮西集团的举动彻底激怒了朱元璋,回想起在浙江青田初见刘伯温,后来他随着自己一路开辟大明江山,朱元璋忍不住落泪,对于淮西集团忍无可忍。
天子一怒,血流成河。终于朱元璋等来了合适的机会,胡惟庸动用私刑处死一位马夫,朱元璋拿这件事作为突破口,许多大臣早就不满胡惟庸的,纷纷上奏细数其罪状。历史上知名的就此拉开帷幕。谁都没有想到这个案件持续了长达十年之久,波及3万人。
05
刘伯温对于人性的把握十分准确,看人的眼光毒辣。朱元璋建立明朝没有多久,与刘伯温密谈。对于李善长、胡惟庸等人,刘伯温给出了十分中肯的评价。刘伯温评价李善长擅长调和人际关系。
朱元璋询问胡惟庸是怎么样的人,刘伯温认为胡惟庸是一匹劣马,驾驭不好很容易翻车。不得不佩服刘伯温出色的洞察力。长达十年的胡惟庸案让洪武年间的大臣们人人自危,很遗憾刘伯温没有看到这一幕,一代名臣就这样被胡惟庸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