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皇帝登基之后住在哪里?为何要搬去养心殿?

历史知识 2022-07-05 13:40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作为九五至尊,,让人羡慕不已,下面由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接着往下看吧。

  最为中国皇权的象征,一直都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集大成者和最高典范,其中的建筑更是秉承了中国传统建筑思维的中轴线思维,对称之美一直都是中国传统审美的重要方式。

  故宫那么大,皇帝住在哪?皇帝、皇帝住在乾清宫,乾清宫的名气也比较大,属于后三殿之一。

  乾清宫是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的第一座宫殿,乾清宫取名来源于《》“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而以为天下贞。”

  故宫的著名宫殿中,只有不在北京城的“中轴线”上。这是因为,从皇帝开始,帝王都搬到中轴线西侧的养心殿居住了,而不住原来的正式寝宫“乾清宫”。

  养心殿几乎可以说是一个微缩版的紫禁城了。尽管和乾清宫这样高大的大殿相比,养心殿没有建在高台,貌似低矮了很多,养心殿本身是一大片独立的、功能齐全的宫殿区,既有“前朝区”可以让皇帝办公,又有“后寝区”可以让皇帝居住。 “虽小,五脏俱全”说的就是养心殿。

  养心殿虽然不在中轴线上,但地理位置十分便利,可以说是四通八达往南出乾清门,就是军机处;往北去永寿宫,就是妃子们住的地方;往东是乾清宫;往西是住的。不得不说,选养心殿作为自己的寝宫,还是做过一番研究的。

  在养心殿正殿内召见大臣、处理日常政务,是从雍正皇帝开始的,此前,大臣们上朝都要露天站在乾清门外的广场上。也是从雍正开始,养心殿成为清代的皇权中心。

  养心殿中间的正殿设有皇帝宝座,在宝座的正上方有一个匾额,写着“中正仁和”,这是雍正皇帝的手书,是雍正用来提醒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要中正、不偏斜,并且贯彻,以“仁”为本,才能通过治理让天下和谐。

  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就在养心殿的东暖阁,形式就是用一道黄纱帘把东暖阁分成两部分,外面大的一部分有皇帝宝座,皇帝可以直接和大臣见面说话。黄纱帘在宝座后面,坐在纱帘隔成的小间里,不能直接和大臣见面,但一样能发号施令。

  养心殿的西暖阁,因为皇帝的“三希堂”而闻名。把西暖阁隔成了两间,最西边末梢的小间不足八平方米,有一种说法说,故宫的房间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这个半间就是指“三希堂”。

  “三希堂”这个名字,一般人认为,源自乾隆皇帝在这儿收藏的三本稀(古代“希”通“稀”)世名帖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贴》和的《伯远帖》。但乾隆皇帝自己解释,是指勉励自己不断进步的三句话“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翻译一下,就是说读书人总想成为贤人,成了贤人又想成圣人,成了圣人又希望能通天命,什么都知道。

  养心殿的西暖阁曾经是雍正皇帝休息的地方,即便是休息的地方也被“工作狂”雍正挂满了勉励自己“好好工作”的手书。比如雍正手书的“勤政亲贤”匾额,还有一副雍正手书的楹联“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意思是说皇帝是治理天下的,要心里装着天下百姓,而不是让天下百姓来侍奉皇帝一个人。

  归根结底,养心殿似乎只是一个偏殿而已,为什么从雍正开始之后的皇帝,都要住在这里呢,主要还是雍正带的头。

  1722年12月20日,驾崩于畅春园,终年68岁。康熙皇帝死后,雍正皇帝继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龙夺嫡的结果,托现在影视剧的福,四爷八爷已经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角色了。

  九龙夺嫡很多事都是虚构的,尤其是那个传位诏书,本来是要传位给十四,添加一个一笔,把十字改成于,皇位就送十四变成了老四,这个明显是胡扯,因为繁体字根本不是这个于,而其当时的诏书都是满汉双文。

  故事是假,刚刚继位人心浮动是真,康熙皇帝死后在他生前居住过的乾清宫停灵,雍正皇帝在养心殿守丧。

  而雍正为了孝道,并没有急于搬进乾清宫,,干脆就在养心殿住下了,不过雍正发现这个地方住起来非常舒服。

  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就养心殿与西六宫、、乾清宫、慈宁宫等地紧密相连,便于工作、进膳和睡觉。

  对于“工作狂”雍正皇帝来说,能够在寝宫内就把衣食住行都搞定,这实在是太方便了,于是养心殿就成了雍正的日常居所,而这个传统也一直被延续了下来,至于他是不是在中轴线上,也没人在乎那么多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