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当上皇帝之后 武则天为何而把都城迁到洛阳

历史知识 2022-07-05 12:23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对迁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武则天当上之后,武则天为何把都城迁到洛阳?

  公元684年,武则天给洛阳改了个名字,把“洛阳”改成了“神都”,这是洛阳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名字叫神都,所谓的神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就是神州大地之都,这一年,去世一年多了,武则天还只是皇,他的次子在位,只是武则天的傀儡儿子皇帝。

  武则天为什么要把洛阳改名为神都?

  史书上没说,只能猜测一下,最初建都在长安,长安离唐代皇室的起源地陇西和兴盛地关陇更近,到了唐高宗时期,把洛阳定为东都,与西京长安并称两京,唐高宗居住在洛阳的时间也比较长,而且唐高宗是在洛阳去世的,也是在洛阳即位为新一任皇帝的。

  唐代都城最初在长安

  唐中宗李显即位55天后,被武则天废除了皇帝之后,贬为庐陵王并被流放到均州(湖北丹江口)与房州(湖北房县),随后立唐睿宗李旦为皇帝,李旦虽然是皇帝,但实际权力均取决于武则天,第二年,武则天改元光宅。

  所谓的改元就是新设立一个年号,从开始,皇帝都有自己的年号,改元的意思就是新设一个年号,一般来说新皇帝即位,或者有新气象发生,皇帝都会改元,但这个时候是武则天这个皇太后在改元,光宅的本意是光大所居,有建立新都的意思。

  武则天不仅改了年号,还把洛阳改为神都,还把紫微城改为太初宫,还把旗帜、官服颜色也一并改了,明明是一个时代-唐代,为则天要改这么多?这很明显武则天是在为自己称帝做准备,只有改朝换代才需要改这么多,而且改成之后的这些名字,都有一个新的寓意。

  武则天与唐高宗时期

  比如“光宅”、“神都”、“太初”这些名字,都可以理解为一个新的开始,一个新的时代,这就是在为改朝换代做准备,至于把洛阳改成神都,那是因为洛阳一直在天下之中,是位于整个华夏最中间的位置,神州这个名字很早在古籍中就有记载。

  《 荀卿列传》:中国名曰。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

  这话的意思是说:中国就是赤县神州,而赤县神州有天下九州。武则天把洛阳改为神州之都,这不就是为了统治天下吗?神州之都也就是中国之都,也就是天下之都,这个名字从侧面说明了武则天的野心。

  六年后的公元690年九月九日,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定都神都,武周王朝正式开始,那么问题来了,武则天为什么要定都洛阳,而不定都长安呢?

  武则天称帝

  主要有三大原因:

  一、政治原因:长安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区。

  武则天建立的武周王朝是取代了唐代的,所以会引发唐代宗室以及利益相关人员的强烈反对,在武则天还没有称帝前,就有过多次反对武则天的叛乱,比如扬州徐敬业、琅琊王李冲、越王李贞等人起兵反对武则天,都以失败告终。

  这些叛乱只是明面上的,暗地中对武则天不满的人肯定也不在少数,所以武则天重用酷吏打击反对自己的各种势力。前面说过李唐王朝的祖籍地在陇西,而李唐王朝的建立者来自关陇贵族集团,所谓的关陇贵族集团是从北魏时期,经、,一直到唐代都是当时强大的政治势力。

  长安是李唐王朝的核心

  关陇贵族集团的核心地区就是在关中与陇西一带,这里离长安非常近,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区,支持者众多,就算武则天再强大,也不可能把所有反对势力都消灭,为了减轻这种压力,把都城从长安迁到洛阳是一个最好的办法,洛阳不是李唐王朝的核心地区,支持李唐王朝的势力也不多,相对来说政治压力较小,所以要迁都洛阳了。

  二、经济原因:关中粮食不足以养活整个唐代朝廷。

  秦汉时期,关中以及作为其后方的汉中平原、成都平原成为秦国和一统天下的经济基础,这一段时期关中+汉中+成都的粮食产量略高于中原地区,和都能利用这一优势来一统天下。

  关中粮食不够养活唐代庞大的朝廷

  到了时期,以洛阳为核心的中原地区经济开始发展,魏晋时期,中原地区包括长江以南的经济都得到了开发,整天的产粮区开始变得均衡,到了隋朝时期,因为天灾人祸以及人口增长,关中地区的粮食不足以养活当时的朝廷,史书上有明确的记载:

  《 帝纪》卷一:甲戌,驾幸洛阳,关内饥也。

  《隋书 帝纪》卷二:八月辛未,关中大旱,人饥。上率 户口就食于洛阳。

  这是发生在开皇四年(584年)与开皇十四年(594年),在位时期的事,开皇四年这一次是隋文帝因为关中闹饥荒,于是到洛阳,没有记载原因,开皇十四年是因为关中大旱,百姓饥饿,于是隋文帝带领臣民到洛阳吃饭,以缓解饥荒。

  隋文帝两次到洛阳解决饥荒,则迁都洛阳

  皇帝都要带着臣民到洛阳吃饭了,可见关中的情况有多严重,所以后来的隋炀帝干脆就直接迁都洛阳了,也有这方面的原因,到了唐代也不例外,关中的粮食不够唐代庞大的政府机构吃饭了。

  当时的长安人口达到百万之多,包括唐代政府机构人员及其家属、皇室成员及家属、长安周边驻军及家属、外国使团、长安城中的百姓以及全国各地到长安办事的人员,对于粮食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关中、汉中、成都已经负担不起了。

  其实洛阳的粮食也不足以养活整个唐代朝廷,但是,在隋炀帝时期,修建了大运河,把整个南北方与洛阳连接起来了,就算是洛阳的粮食不够了,把全国各地的粮食运到洛阳来,也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比长安容易多了,当时的粮食运输大部分靠水运,中原的粮食无法用水运运到长安,但可以运到洛阳,所以从经济原因考虑,武则天迁都洛阳。

  洛阳有连接南北的运河,运输方便

  三、地理原因:和平时期以洛阳为都城更合理,战争年代以长安为都城更合适。

  洛阳位于天下之中,,和平时期方便控制全天下,长安拥有关中险要地势,有关中四关(东潼关、西大散关、南武关、北萧),打仗时有利防守。

  长安虽然有四关保护,但其位置在整个天下的西边,差不多快接近边境地区,关中以北就是河套地区,河套以北就是漠南与漠北草原,长安以西就是陇西,再往西边就是,无论是北边还是西边,都是入侵中原的通道。

  唐代初期,率领十万军队从北方迅速南下,直接突入到渭水边,逼近长安,给长安造成了威胁,沉着应对,才解除这次的威胁,这是因为长安离边境太近了,这是唐代初期唯一一次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了。

  洛阳位于天下之中

  但武则天统治天下时期,已经是和平时期了,而且唐代(武周)的势力在当时非常强大,处于巅峰期,其疆域向西到达了西域及中亚一带,向北到达了蒙古高原,战争都在国土之外,所以算是和平时期,把都城迁到天下正中的洛阳,更符合治理天下。

  而且洛阳有水路到达全国主要地区,方便运输,洛阳位于全国的正中间,也方便首都与全国各地的交流,所以和平时期以洛阳为都城比长安要好,武则天就迁都洛阳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