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是什么出身?他离开袁绍转而投奔曹操是因为什么?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近代历史学家何兹全曾评价、和一样,都是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对此,我非常赞同,而且荀彧和诸葛亮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匡扶汉室之志。荀彧之于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诸葛亮对的重要性。诸葛亮、荀彧就像三国乱世当中两颗闪耀的。
其实最早荀彧是在手下,为何荀彧后来舍弃袁绍投奔了曹操呢?
荀彧出身颍川,荀子之后,世代簪缨的大族,少年就被称赞有“王佐之才”。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的笔、墨、纸张等物品)。接着入洛阳,掌控朝政,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
但乡人们多怀念故土,不愿离去。当时冀州牧韩馥派人接荀彧(韩馥也是颍川人),却无人相随。荀彧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
荀彧离开袁绍,而投奔曹操,在当时看来其实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因为从各方面来看,袁绍都比曹操更有有优势从出身讲,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曹操则是“阉赘遗丑”;从实力讲,袁绍身为冀州牧,占有一州之地,而曹操只是小小的东郡太守。更何况,在当时曹操其实是袁绍的小跟班……
我们看看史书中是如何记载荀彧离开袁绍,转而投奔曹操的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三国志·荀彧传》
彧明有意数,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时,曹操在东郡,彧闻操有雄略,而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初平二年,乃去绍从操。——《·荀彧传》
从《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可以看出,荀彧之所以离开袁绍的原
因很简单“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荀彧认为袁绍终究不能成就大事。而听说曹操“有雄略”,所以舍弃了看上去更强大的袁绍,慧眼识人的选择了曹操。
其实除了以上所说表面原因之外,荀彧之所以离开袁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荀彧在袁绍那里没有“位置”了。荀彧在董卓入京后,料到了天下即将大乱,而颍川靠近洛阳,是四战之地,所以劝说父老乡亲离开故乡避难。正好同郡韩馥任冀州牧,派人来邀请荀彧,虽然父老不愿离开故土,但荀彧还是率领宗族到河北准备依靠韩馥。
结果等荀彧到了冀州,发现冀州牧已经成了袁绍了,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本来荀彧是奔着韩馥去的,结果呢袁绍夺了韩馥的冀州,虽然袁绍对同为士族且天下知名的荀彧非常尊敬,待以“上宾之礼”,但荀彧自己是非常不舒服的。
,荀彧这种顶尖人才,他的志向非常远大,他需要充分的话语权。在袁绍阵营里,没有荀彧的位置。且不说沮授、这些河北士族,早早占据了核心地位;就是同为颍川士族的荀谌、辛评、等也早早进入袁绍的决策层。在袁绍那里,荀彧不可能有充分的话语权。
这其实就像诸葛亮后来选择辅佐刘备一样,有人会问诸葛亮为何不选择曹操或者选择?这和荀彧当年的抉择一样,荀彧、诸葛亮他们虽然不会挑头在乱世中角逐,但他们需要能够左右一个集团的走向,也就是“二号首长”的位置,荀彧只有在曹操那里,诸葛亮只有在刘备那里,才可能有这种地位。
第二,荀彧的政治理想是“匡佐汉室”。和诸葛亮一样,荀彧也是心系朝廷的,“每怀匡佐之义”。而袁绍早早的就曾想拥立刘虞为帝,其野心已经表露的非常明显,这和荀彧的政治理念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荀彧不会在袁绍那里。
第三,曹操是“合适的人”。虽然曹操势力弱小,仅有一郡之地,但曹操手下除了夏侯、宗亲之外,没有核心的谋士,荀彧的加入,让曹操集团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忠心汉室”的大无畏精神,十几路诸侯,只有曹操真正出兵讨伐董卓,虽然惨败,但获得了荀彧的青睐。
荀彧选择曹操后,在战略上为曹操提出、奉迎天子的规划;战术上,荀彧曾面对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杜袭、戏志才、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可以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荀彧的功劳是第一位的。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荀彧和曹操从一开始的志同道合、互相支持,走向了。公元212年,荀彧因为反对曹操晋封魏公被曹操逼死,一代英才就此落幕,实在让人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