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吉是什么人?他为何会被孙权所杀?

历史知识 2022-07-05 06:24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职业方士,他们能掐会算,知天命,晓未来。说起这个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演义》第二十九回《怒斩于吉 碧眼儿坐领江东》详细记载了杀于吉的。今天我们梳理一下史书中关于于吉这位“神仙”的记载,并且讨论一下孙策为一定要杀于吉。

  关于于吉的记载见于《》裴松之注引的其他史书的记载

  一、江表传曰时有道士琅邪于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策尝於郡城门楼上,集会诸将宾客,吉乃盛服杖小函,漆画之,名为仙人铧,趋度门下。诸将宾客三分之二下楼迎拜之,掌宾者禁呵不能止。策即令收之。诸事之者,悉使妇女入见策母,请救之。母谓策曰"于先生亦助军作福,医护将士,不可杀之。"策曰"此子妖妄,能幻惑众心,远使诸将不复相顾君臣之礼,尽委策下楼拜之,不可不除也。"诸将复连名通白事陈乞之,策曰"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著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今此子已在鬼箓,勿复费纸笔也。"即催斩之,县首於巿。诸事之者,尚不谓其死而云尸解焉,复祭祀求福。

  《江表传》中记载于吉是琅琊人,设立精舍,焚香读道书,制作符水救治病人,吴郡、会稽等地的人都非常信服他。有一次孙策在城门楼上与诸将宾客聚会,正好于吉从楼下路过,孙策属下将领有三分之二都下去迎拜他,呵止都止不住,于是孙策就名人把于吉抓了起来。

  然后诸将就让自己的妻子去找孙策母亲求情,孙策母亲劝孙策不能杀于吉,孙策却说于吉惑乱人心,不得不杀。诸将于是联名为于吉求情,孙策拿出了交州刺史张津的例子,当年张津在交州崇信,结果最终被杀害,于是让人杀了于吉。而于吉的信众仍然不相信于吉已死,只是说他尸解了,仍然祭祀祈福。

  二、志林曰初顺帝时,琅邪宫崇诣阙上师于吉所得神书於曲阳泉水上,白素朱界,号太平青领道,凡百馀卷。顺帝至建安中,五六十岁,于吉是时近已百年,年在耄悼,礼不加刑。又天子巡狩,问百年者,就而见之,敬齿以亲爱,圣王之至教也。吉罪不及死,而暴加,是乃谬诛,非所以为美也。喜推考桓王之薨,建安五年四月四日。是时曹、袁相攻,未有胜负。案与石威则书,破后也。书云"授孙贲以长沙,业张津以零、桂。"此为桓王於前亡,张津於后死,不得相让,譬言津之死意矣。

  《志林》中的记载则说,于吉是汉顺帝(125年—144年)时期的人,也是一位得道的半仙。到建安年间时,于吉已经接近百岁了,按照圣王教化,以孝治天下,这种年纪的老者不应该遭受刑罚。于吉罪不至死,却被孙策杀害,《江表传》的记载有问题。

  《志林》作者虞喜考证孙策死的时间是建安五年四月四日(公元200年),当时袁绍、在官渡还没有分出胜负,而且如果根据与石威则的书信,孙策更有可能是在结束后才死。而当时张津却依然在世,所以孙策举张津被杀的例子根本就是不可能的。

  臣松之案太康八年,广州大中正王范上交广二州春秋。建安六年,张津犹为交州牧。江表传之虚如志林所云。

  然后裴松之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根据广州大中正王范所上奏的《交广二州春秋》,建安六年(201年)张津仍然是交州刺史,虞喜认为《江表传》记载为虚假是正确的。

  三、曰策欲渡江袭许,与吉俱行。时大旱,所在熇厉。策催诸将士使速引船,或身自早出督切,见将吏多在吉许,策激怒,言"我为不如于吉邪,而先趋务之?"便使收吉。至,呵问之曰"天旱不雨,道涂艰涩,不时得过,故自早出,而卿不同忧戚,安坐船中作鬼物态,败吾部伍,今当相除。"令人缚置地上暴之,使请雨,若能感天日中雨者,当原赦,不尔行诛。俄而云气上蒸,肤寸而合,比至日中,大雨总至,溪涧盈溢。将士喜悦,以为吉必见原,并往庆慰。策遂杀之。将士哀惜,共藏其尸。天夜,忽更兴云覆之;明旦往视,不知所在。

  《搜神记》则记载了一段故事,说的是孙策打算渡江偷袭许都,和于吉一起出行,当时天大旱,孙策催促将士加快行船速度,甚至亲自出来督促,结果发现将士们都聚集在于吉那里,孙策大怒道“难道我不如于吉吗?”派人把于吉抓了起来。

  孙策训斥于吉“天旱不雨,你不与我们一起努力,反而在船上搞鬼,扰乱我部曲的军心,一定要杀了你。”让人把于吉绑在地上暴晒,让他求雨,如果日中之前下雨就放了他,如果不下雨就杀了他。结果到了中午果然,将士们非常高兴,认为于吉能够免死了,结果孙策还是杀了于吉,将士们都非常哀痛,把于吉的尸体藏了起来。

  裴松之虽然注引了《江表传》、《志林》、《搜神记》各处的记载,但他认为由于记载各不相同,不能判断到底应该采信哪家的记载。(案江表传、搜神记于吉事不同,未详孰是)

  推测与结论

  其实如果结合上述三处的史书记载,然后在对照《三国演义》就不难发现,罗贯中是把三处记载糅合在了一起说于吉是汉顺帝年间的人,后来孙策在城门宴请诸将时把于吉抓了起来,再后来就发生了求雨的事情,然后孙策最终杀了于吉。

  其实除了《志林》认为《江表传》记载为虚之外,孙策杀了于吉似乎是没什么争议的。而且虞喜反驳《江表传》的记载,不过是靠张津死在孙策之后,所以孙策不能够拿张津被杀的事来举例子,但孙策完全有可能以别的借口杀于吉。

  我们综合各处关于于吉的记载,不难发现,于吉其实和的、汉中的五斗米教有很多相似之处。也就是说,于吉其实就是一个道人,但他在吴、会之地拥有较大的影响力,孙策感受到了于吉对自己统治的威胁,所以一定要杀了于吉,事情就是这么简单,具体细节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