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毅论》 论述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

历史知识 2022-07-04 18:37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论》 论述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

  乐毅(yuè yì),生卒年不详,子姓,,名毅,字永霸。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魏将乐羊后裔,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振兴燕国。

  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报了强齐伐燕之仇。后因受燕惠王猜忌,投奔赵国,被封于观津,号为望诸君。

  《乐毅论》是时期魏夏侯玄(泰初)撰写的一篇文章,文中论述的是战国时代燕国名将乐毅及其征讨各国之事。传抄写这篇文章,是书付其子官奴的。有人考证说,官奴是王献之。这一书迹,早在去东晋未远的南朝曾被论及。在与陶弘景讨论内府所藏的这篇书迹时说“逸少迹无甚极细书,《乐毅论》乃微粗健,恐非真迹”,陶弘景表示赞同,曰“《乐毅论》愚心近甚疑是摹而不敢轻言,今旨以为非真,窃自颇涉有悟。”那么,梁朝内府的藏本,宜是摹本而非真迹。

  尽管如此,陈、隋之际释智永却视《乐毅论》为王羲之正书第一。据他说“梁世模出,天下珍之。自萧、阮之流,莫不临学。陈天嘉(650——565)中,人得以献文帝,帝赐始兴王,王作牧境中,即以见示。吾昔闻其妙,今睹其真,阅玩良久,匪朝伊夕。始兴薨後,仍属废帝。废帝既殁,又属余杭公主,公主以帝王所重,恒加宝爱,陈世诸王,皆求不得。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

  初年,《乐毅论》入於内府,曾经褚遂良检校鉴定,认定为真迹。著录内府所收王羲之书迹,为 《右军书目》,列《乐毅论》为正书第一,并注明“四十四行,书付官奴”。唐太宗最为宝重的书迹是《兰亭序》与《乐毅论》。唐内府收藏的《乐毅论》,最初摹拓分赐大臣是在贞观年间。褚遂良《榻本(乐毅论)记》曰贞观十三年(639)四月九日,命直弘文馆冯承素摹榻,分赐、、、、魏徵、杨师道六人,“于是在外乃有六本。”武平一《徐氏法书记》载“至高宗又敕冯承素、诸葛贞榻《乐毅论》及杂帖数本,赐长孙无忌等六人,在外方有。”摹本的传布范围,限於皇亲国戚或近侍大臣而已,世人罕见其貌。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