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白莲教是怎么结束乾隆盛世的?
今天学习方法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白莲教的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在位初、中期,清王朝走向了鼎盛,号称是“乾隆盛世”。客观地说,乾隆帝的文治武功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是较为突出的,他所开创的盛世也是封建时代的“极盛”。但到了乾隆晚年,随着人口急增、土地兼并等社会矛盾的激化,以及官僚腐败现象的加剧,盛世的光芒逐渐褪去,而白莲教起义的爆发便是由盛而衰的象征事件。
白莲教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它的爆发和失败又经历了怎样一个过程?清廷为此又付出了多少代价?这一系列问题,是很多人都较为关注的。我们将时间退回到20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去解读这个历史的重大事件。
以“弥勒降生”、“明王出世”号召群众的白莲教在元、明、清三代均被似为异端,而被历代统治者加以取缔。及至清初,十三年(1656)十一月初七日,顺治帝谕礼部
“儒、释、道三教并垂,皆使人为善去恶,反邪归正,遵王化而免祸患。乃有左道惑众,如无为、白莲、闻香等教色名,邀集结党,夜聚晓散,小者贪图财利,恣为奸淫,大者招纳亡命,阴谋不轨……在京著五城御史及该地方官,在外督、抚、按、道有司等官,设法缉拿,穷究奸状,于定律外加等治罪。”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乾隆三十九年(1774),白莲教支派清水教首领王伦起事,清廷平定后,对秘密宗教进行了更为严厉的镇压。乾隆四十年(1775),河南巡抚徐绩破获混元教(白莲教一支),处死十四人,发边充军者三十一人。在被发配的教徒中,有一个名叫刘松的人,他在发配地甘肃与前来探望的徒弟“商复旧教”,将混元教改为三阳教,并将众多教徒送往刘松处秘密安顿。
乾隆五十九年(1794),刘松在发配地传教案发,刘之协及其所传徒弟宋之清、齐林等均在被通缉之列。刘之协因一起窃案牵连,前往河南抚沟,得到被通缉的消息后,立即潜逃。为了抓获刘之协,地方官株连无辜,导致民怨沸腾。面对清廷的暴行,白莲教首领决定发动起义。
湖北荆州一带为准备起义,制造刀枪,囤积粮食,缝制衣帽,后被当地官府察觉,只得在首领张正谟的率领下于元年(1796)正月初七据守灌脑湾,以三百多支猎枪、六门土炮、和刀矛弓箭同前来搜捕的清军对抗。参加这次起义的群众多达二万余人,当地富户聂杰因不堪胥吏敲诈,也与张正谟共同举事。
张正谟、聂杰起事之后,湖北各地纷纷响应,“荆门则有熊道成、陈德本破当阳县,跨其城池;南则有杨子敖起来阳,谭贵起旗鼓寨;郧阳则有曾士兴、曹海阳起竹山,破竹山、保康;汉阳则有楚金贵、鲁惟志起孝感;宜昌则有林之华、覃起耀起长阳”。
是年九月,四川东乡、巴州及川东、川北各地亦相继举兵,“徐添德与弟添寿、王登廷、张泳、赵麻花起达州;王三槐、冷天禄、张子聪起东乡;罗其清、苟文明、鲜大川起巴州;通江则冉文俦、冉天元;太平则有龙绍周、唐大位、王国贤等”,这些举事队伍“大股数千人,小股千余人,下者亦数百人”。
同年十一月,陕西白莲教揭竿而起,“冯得仕踞安康之将军山;翁禄玉、林开泰起米溪;王可秀、成自智起安岭;胡知和、廖明历、李九万起汝河、洞河”。于是,楚、川、陕三省白莲教并起。
王聪儿、姚之富转战三省
王聪儿,是齐林的第四妾,世称“齐二寡妇”,襄阳人。齐林系刘之协之土宋之清的弟子,后因教徒日多,另立西天大乘教。乾隆五十九年,刘松案发,宋之清、齐林均被逮杀。齐林之徒荣,以及姚之富等人谋划为齐林复仇,于是便以齐林妾为首领。
嘉庆二年二月,王聪儿、姚之富等聚集万余人揭竿而起,三月攻襄阳不克便朝樊城而去。王聪儿、姚之富所部纪律严明,在所发的告示中明确要求部众“务需严加管束弟子,毋许一人滋事,违者立斩。”
嘉庆二年三月,王聪儿、姚之富兵分三路,进入河南,袭南阳,攻嵩县,并数次击败清军。该部流动范围从一省扩至楚、豫、陕三省,在行进中“不整队,不迎战,不走平原,唯数百为群,忽合忽分,忽南忽北”,以牵制清军之势。
同年五月,三路大军会师于镇安,在表带铺大败清军,击毙护军统领阿尔萨瑚,不久又在王家坪设伏,重创尾随而至的清军。六月,王聪儿,姚之富率军强渡汉水后,兵分三路入川,穿越大巴山,抵达通江、达州,在东乡于四川义军会师。
嘉庆二年八月,王聪儿、姚之富所部由兴山北上,再攻襄阳。清廷连忙调集重兵赴援,此次攻取襄阳的计划再度失败,王聪儿、姚之富率军进入陕西,与从四川北上的李全、樊人杰部在兴安会师。
为了对付义军分股流动作战,清廷责成参加围剿的将领“各办各贼”,令宜绵对付四川的王三槐、徐天德部;令额勒登保对付覃加耀部;令惠龄、恒瑞、庆成对付李全、樊人杰部;令德楞泰、明亮等追缴王聪儿、姚之富,而且“劲兵健马,俱在德楞泰、明亮一路”。
为了打破清军的围剿,王聪儿、姚之富兵发四路出击。嘉庆三年(1798)初,王聪儿、姚之富进抵汉中东部,吸引清军,高均德一路强渡汉水后穿越秦岭,直逼西安,德楞泰、明亮不得不率兵驰援汉中,王聪儿、姚之富乘机从西乡奔石泉,在黑石头渡汉水。该年三月,王聪儿等与高均德等会师。李全、王廷诏一路则从城固北上,出宝鸡、岐山。
王聪儿、姚之富所部被清廷视为“贼中首逆”,清军集中优势兵力追剿。该部入陕后一直被围追堵截,最终八九千人被困山上,王聪儿、姚之富在突围无望的情况下,跳崖身死。但高均德,王廷诏、樊人杰等依旧率领部转战川、楚、陕。
嘉庆四年(1799),高均德部在四川被歼灭;六年(1801),王廷诏在川陕交界的鞍子沟兵败被杀。直至嘉庆七年(1802),樊人杰在竹山被歼,这支起事的义军才被彻底消灭。
王三槐、冷天禄以及其他义军的兴衰
一支白莲教的主力王三槐、冷天禄部,被清廷视为“川匪最悍者”,彼等所居“川东数州县,皆界连汉南大小巴山,绵延千余里”。嘉庆三年初,王三槐、冷天禄等于清军大战于云阳、开县之间,断清军粮道,致使清军缺饷两月,乡勇四散。紧接着又在梓潼庙、九龙山、铁索桥、金盆池一带接连大败清军。
清军在武力镇压的,又采取了招降的手段以瓦解义军的势力。王三槐因为经不住清廷招降的诱惑,于嘉庆三年八月,去清军大营谈判招抚事宜时,被逮捕解京处死。当这支义军仍在冷天禄的指挥下与清军对抗。该年十一月,清军包围安平坪,因寨中粮食将尽,冷天禄诈称请降,以麻痹清军,乘夜突围。后来,义军虽然元气大伤,但一直出现在巴山蜀水。
白莲教起义后,清廷号召地方官吏组织团练、乡勇配合清军作战,又在追剿义军的过程中实行“坚壁清野”的策略。自嘉庆六年(1801)下半年,各处义军被局限在川、楚、陕交界处转战。在这种极为艰难的流动作战中,一支支义军相继陷入失败
嘉庆六年初,王廷诏在川陕边界的鞍子沟被俘,解送京师;该年四月义军首领马学礼、高天得在大宁二郎坝被俘;同年八月,义军首领冉天士、王世虎在简池坝被杀;嘉庆七年(1802)六月,樊人杰部在湖北房山战败,杳无踪影;七月,苟文明在宁陕厅花石岩被围,无法突围,跳崖身亡;嘉庆八年(1803)三月,冯天保战死;九年(1804),苟文润所率领的额一支义军被击溃,苟文润、苟朝九等被俘遇害。
历时九年的白莲教起义,最终被清军镇压,但清廷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耗银二亿两,陕、湖、川三省动拨米345万石有奇,加上山西、江西、安徽、湖南等省的调拨,耗费无算。但更重要的是,白莲教起义给了“乾隆盛世”的致命一击,撕开了大清王朝虚伪的盛世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