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清朝流行戴佛珠?清朝的“朝珠”内有何乾坤?
为何流行戴佛珠?是很多人要的问题?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
熟悉清宫剧的朋友都知道,朝中大臣甚至是,脖子上都会挂着一串长长的珠子,与佛珠有些类似。相信这个珠子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这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又有什么作用?
其实,清朝大臣们所戴的这串珠子是“佛珠的改良版”,其名为“朝珠”,也是清朝独有的装饰之物。下面给大家介绍这朝珠的作用。
图片清朝独有的装饰之物“朝珠”剧照
既然这朝珠作为装饰之物,那么自然就离不开“美观”这个因素了。在清朝时期,这朝珠作为大臣乃至皇帝的装饰物,自然是十分讲究的。
是材质,一般会选用沉香木、雕瓷等,更为名贵的还有翠玉猫眼石或者南红玛瑙等玉石,经过工匠们的精心打磨,制成珠子的形状,看起来很是美观。
作为大清的朝臣,自然是要注重仪容仪表的。而清朝独有的“朝珠”,也有区别于前朝的用意,在装饰上进行的一些创新,也是显示朝廷威严所在。
图片大清朝臣的仪表剧照
,还有一个作用就是便于区分佩戴者的身份等级。既然这朝珠是“威严”的象征,自然就被赋予了等级差别的涵义,并不是所有大臣都有资格佩戴朝珠的。
大清的规定是这样的只有皇帝,后宫妃子、五品以上文官和四品以上武官、京官、皇帝侍卫才有这份殊荣。由此可见,一般人以及普通官员是没有资格佩戴这朝珠的。
不然的话,就有藐视皇家威严的嫌隙,是要遭到重罚的。毕竟那个时代封建等级制度森严,若是做些不合礼法之事,自然会被放大百倍,下场也可想而知。
图片皇帝与后妃佩戴朝珠画像剧照
,这朝珠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官员的品阶来体现出差异的,皇亲国戚所佩戴的朝珠又有所不同。要是各位深入研究这“朝珠”,只需看一眼便知是什么样品阶的官员所戴。
也就是说,这朝珠俨然成为了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具体的例子皇帝在穿朝服时戴的是一盘“东珠朝珠”,而皇换上朝服的话戴的同样是“东珠朝珠”。,因身份的特殊,还会在两肩部位分别挂上“红珊瑚朝珠”。
虽然体现出了身份的尊贵,两肩斜挂朝珠太不方便,连走路都不顺畅。,到了清朝晚期,两肩挂朝珠的装饰就慢慢取消了。
我们可以参照穿朝服的样子,两肩是没有挂着朝珠的,不过脖子上则带着一串朝珠。
图片穿朝服戴红珊瑚朝珠剧照
一个作用就是表现大清皇室对于上天的信奉。众所周知,晚清之时盛行。而皇室又是借着上天的威严来治理黎民百姓,所以必须要依靠一个信仰。
如此一来,“佛教”便成为了统治者的一个“统治工具”,借用佛教来稳固朝政。既然佛教有利于朝政的统治,那么统治者自然是要的,所以这朝珠也是经佛珠改良而来,也可以看做是对“佛教”的虔诚以及对上天的敬重了。
值得注意的是,满清统治者所推崇的佛教并不是“中原佛教”,而是从藏地流传过来的佛教。
图片大清皇室剧照
朝珠一串共有一百零八颗,这数字也不是随便定的,而是有其寓意的。其中的十二颗代表的是“一年之中有十二个月份”,还有二十四颗象征的是“我国的二十四个节气”,还剩七十二颗则代表的是“七十二候”。这“七十二候”是前人们结合天文气象等多种方法和经验出来的一种历法,用在农事的指导方面。
,这朝珠上还含有四个“大佛头”,象征的则是“一年有四个季节”。
所以说,皇帝将这“一百零八颗”珠子戴在身上,表现出的是对上天的“心存敬畏”,也期盼着一年能够国顺民安,,有个丰收之年。
图片清朝皇帝的朝珠剧照
在清朝,皇帝去“祭拜天地日月”时都会特意戴上朝珠。而这种活动所佩戴的朝珠与平时的朝珠又有不同,颜色与质地都有差异。这表明,皇帝们对于祭祀之事上也是,更能凸显出他们虔诚的心态。
总而言之,皇帝以及大臣们佩戴朝珠,不仅仅是因为美观,更多的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不过在清朝灭亡之后,作为清朝独有的装饰之物,也就慢慢的消失在了我们的视野之中。
若是各位有心想要了解清朝文化,那么这“朝珠”也是必须要了解的清朝文化之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