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无英雄、皇室尽败类”司马家终于玩坏了好不容
.“士族无英雄、皇室尽败类”司马家终于玩坏了好不容易得来的东晋王朝!学习方法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当轴士族落幕,司马皇权伸张。
果然如此的话,东晋政治有可能回归至秦汉以来的政治。
要对付草原民族,唯有开创的中央集权模式最有效。
除此之外,几无他路可走。
东晋,是自己一个对付一群异族政权,要自强复兴唯有恢复皇帝政治、回归中央集权。
东晋,是司马家一个皇室面对一群士族大家,要永葆社稷也唯有恢复皇帝政治、回归中央集权。
所以,晋孝武帝的一系列强皇室、强相权以及强朝堂的做法是正确的。
,司马家就是出不了英雄,抓住机遇也干不成这个大事业。
而士族呢?
士族可能还有才俊,但已经没了英雄,没了那种可以当轴国家、领袖朝堂的英雄。
所以,东晋政治的走向就是进入无秩序的内乱。
1.恨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司马皇室
晋孝武帝司马曜,一直等待着伸张皇权的机会,也一直在悄无声息地做着伸张皇权的事情。
,这位皇帝继承了司马家的一贯传统沉湎酒色。
坐羊车临幸后妃的
特别是在去政、掌权之后,司马曜的这种沉湎就更为过分,直接断送了自己的卿卿性命。
殆为长夜之饮,醒治既少,外人罕得接见,故多居内殿,流连于樽俎之间。这基本上就是一个酒腻子皇帝,醉着的时候多,醒着的时候少。
所以,国家也就别指望他干什么大事情了。
乃笑而戏之云“汝以年当废,吾已属诸姝少矣。”
喝醉酒的司马曜,便开始人贱话多,戏言调侃张贵妃你年龄大就该废掉,我得找年轻的妙龄少女。
司马曜,来源网络
君无戏言,因为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你的一句戏言可是要死人的。
三十来岁的张贵妃感到了危机,于是先下手为强,趁其酒醉不醒,直接命令宫女用被子把司马曜闷死了。
弑君之罪,是大罪,更是天大的案子。
,张贵妃一通贿赂收买,竟把弑君这件大案给搞成了死案。
执政的司马道子,也没去追查。
这就是死得比还冤的司马皇帝,这就是心比天大的司马宗亲,这就是乱得顾不上弑君大案的东堂。
接着,司马皇室再又“推举”出一个堪比的弱智皇帝——。
不仅弱智而且年幼,继位的时候才十四岁,据说晋安帝司马德宗连冷热温饱都不知道。
司马皇帝们如此,执政的司马宗亲呢?
张贵妃弑君一案能如此糊涂地处理掉,也就知道司马宗亲的能力和水平了。
2.司马道子执政的朝堂与司马皇帝一样羸弱不堪
晋孝武帝司马曜和执政的司马道子,本是同母兄弟。
司马道子,来源网络
面对一众豪强大族,羸弱的司马皇室自当兄弟同心,才可其利断金。
而结果却是还没跟士族交手,这兄弟二人就已经在暗斗了。
之所以贬斥晋孝武帝,主要是因为他沉湎酒色,特别是竟然死在酒色之上。
但晋孝武帝还是比较擅长搞权术斗争的,如果不是死得太早、如果不是醉生梦死,或许能够兴复司马皇室。
后,当轴士族不再、士族英雄凋零,趁此机会,晋孝武帝司马曜便安排嫡系人马控制了东晋最重要的两个藩镇荆州和扬州。
为什么这两个州最重要?
不仅人口多、地方富,关键是地处前线、拥有重兵,扬州的广陵和京口有新建的北府军,荆州就更不用说了,荆州兵团一直是东晋的最强战力。
于是,王恭任前将军,镇京口;宠臣殷仲堪任荆州刺史,镇江陵。
,这两个人是晋孝武帝的人,不是司马道子的人。
晋孝武帝死后,司马道子基本就垄断了朝堂权力,而接下来,自然要插手荆州和扬州这两个重镇。
于是,依附于司马道子的太原家族的王国宝,就辅助司马道子谋夺王恭和殷仲堪的兵权。
此时还不是皇室与大士族斗争,而是死了的司马皇帝与活着的司马丞相在斗争。
晋朝要是还有一点政治的基础、还有一点儿中央集权的底子,司马道子一派也得占据上风,因为司马道子代表的是朝堂、是丞相、是皇帝。
,东晋是门阀政治、是士族政治,所以皇帝、丞相以及朝廷等等所谓的中央,羸弱如呆鸡,而地方却是猛如虎、狠如羊。
见司马道子稍微有点儿小动作,王恭和殷仲堪就不干了,直接带着荆州兵和扬州兵、奔着建康杀了过来,、讨伐王国宝。
没等两州大军杀到,司马道子便立即处死王国宝,向两州重臣谢罪。
这就是东晋,一个要多没出息就有多没出息的朝堂。
3.司马家族终于英明神武了一番
既然荆州和扬州不好对付,那就收拾豫州。
豫州也在前线,所以同样是重镇,不是重镇也扛不住北方异族,其大体位于荆州和扬州之间。
豫州刺史是庾楷,豫州是庾氏家族的地盘。
于是,针对庾氏家族的削弱行动就开始了。
司马道子任命王国宝的弟弟王愉为江州刺史,割去豫州的四个郡给江州王愉管辖。
处死王国宝,为什么还要用他的弟弟?
没办法,站在东晋皇室和司马道子面前的只有士族,而现在最听话的就是,所以只能用王家人。
,司马道子还把司马尚之和招揽过来,组建了一个了宗室同盟党,号称“日夜谋议”,而目的就是为了揽权。
你们司马家这么做,士族们不高兴,不仅大士族不答应,如庾氏家族,就直接被割肉了,而且,王恭和殷仲堪这两个人也不答应。
在庾氏家族的撺掇下,荆州、京口和豫州起兵,杀奔建康。
这就是东晋的中央朝廷和司马皇室,简直是一点尊严都没有,封疆大吏和世家大族一不开心,就要杀奔建康。
,这次司马家终于硬气了一番,再软再怂再不争气,司马道子就真得下台了。
于是,司马道子的儿子司马元显任征讨都督、带兵平叛。
此时的士族们,也当真是人才凋零,同样没啥有出息的人才。
不到20岁的司马元显带兵平叛,一战便把豫州刺史庾楷给打败了,然后朝廷赶紧任命司马尚之为豫州刺史,掌控豫州。
接着,司马元显策反了北府军将领刘牢之,于是王恭兵败被杀。
而后东晋朝廷任命刘牢之都督兖、青、冀、幽、并、徐、扬、晋陵诸军事,取代王恭。
解决完这两路之后,就剩下殷仲堪的荆州兵团了。
此时,司马家不知道哪来英明神武,终于知道自己不仅能动刀枪,还能用皇帝、用朝廷、用诏书,于是一纸诏书送到了荆州兵团。
此时的荆州兵团有三个人主事,分别是殷仲堪、和杨佺期。
荆州刺史殷仲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所以殷仲堪是的老大。
殷仲堪
桓玄承袭爵位,为南郡公,是盘踞荆州的家族的领军人物。
杨佺期为殷仲堪举荐的司马和南郡相,殷仲堪不懂军事,所以荆州军具体就由杨佺期指挥。
而朝廷的诏书是怎么下的呢?总共有四条
一是任命桓玄为江州刺史;二是任命杨佺期为雍州刺史;三是任命桓脩为荆州刺史,并派刘牢之率军护送赴任,免去殷仲堪的荆州刺史;四是责令殷仲堪及荆州兵团退兵。
这道诏书抵得过十万大军,荆州兵自退,而殷仲堪、桓玄和杨佺期之间还生出了不可调和的矛盾。
4.问题出在了荆州、问题出在了士族
荆州和扬州是两大重镇,东晋朝廷只有控制这两个州,才能伸张皇权,司马家才能立威。
北府军领袖刘牢之,没有士族背景,关系极为简单,所以由他坐镇京口、掌控扬州方面,没有问题。
,荆州就不是这么简单了。
接到诏书的殷仲堪,立即大怒,一气之下带着部队就回了荆州。
桓玄和杨佺期虽然对诏书的命令、对朝廷的安排很满意,但军队是殷仲堪的,没有军队,他俩啥也不是。
所以,也只能跟着殷仲堪回到荆州,三个人还订立了生死之盟
一是互送儿子为人质;二是拒绝朝廷诏书;三是联名上书为王恭辩护,请杀刘牢之;四是桓玄和杨佺期为殷仲堪申诉。
见如此形势,没出息的东晋朝廷便继续没出息,马上再发诏书任命殷仲堪为荆州刺史、官复原职。
这么一折腾,好像一切都恢复如前,荆州地面应该暂时太平了。
,没那么简单,殷、桓、杨这三股势力开始明争暗斗起来,甚至直接就兵戎相见。
杨佺期一直怂恿殷仲堪杀桓玄,而殷仲堪却担心杨家势力做大,认为桓玄是个牵制。
杨佺期见殷仲堪不动手,那就自己来,几次下手要杀桓玄,而殷仲堪却死命维护。
桓玄发现三个人里面,就自己最弱,人家想杀就杀,于是赶紧投靠朝廷。
而司马宗亲们,早就想离间这三个人了。
见桓玄主动投怀送抱,朝廷便立马做出表示,而表示方法仍旧是发诏书
任命桓玄都督荆州四郡(长沙、衡阳、湘东、零陵)军事。
桓玄这个人不简单。
他充分继承了其父桓温反天反地反皇帝的优良基因,没兵没权就要挑唆事端、折腾荆州,而有兵有权就要制造事端、折腾天下。
有了朝廷支持,杀伐果断的桓玄立即先下手为强,马上开干,一段乱刀乱剑猛操作,把杨佺期和殷仲堪全部双杀带走。
于是,荆州就真正变成了士族桓家的天下。
这还不算完,心肠足够黑、手段足够辣的桓玄,脸皮也足够厚,于是上表朝廷请封荆州、江州两地刺史。
朝廷不同意,桓玄就不干,于是司马朝廷继续其一贯没出息的风格,同意桓玄为荆州、江州两地刺史。
5.司马家就是得玩死自己才肯罢休
司马家的骚操作简直是失败头顶本想离间分化以弱荆州,结果却整出了一个“荆州王”。
而荆州纷乱的之时,司马朝廷也没闲着,没闲着就得搞事情,肯定不会搞好事情,只能搞遭天下。
公元399年,司马元显这个不到20岁的司马家,取代糊涂老父司马道子,掌握了朝廷权力。
接着,他也继承了司马家一贯的“以乱易整”的好传统,必须搞乱局势。
司马元显下了一道诏书要东土诸郡免奴为客的百姓迁徙至建康。
又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东土嚣然,人不堪命,天下苦之矣。
司马元显的目的是强干弱支,增强建康方面的力量。
但这个命令却会得罪两伙人
一个是东土士族,把百迁走了,士族们就在当地自己跟自己玩吗?
一个是东土百姓,没事谁也不愿意搬家,而且到了建康肯定不会有好日子过。
于是,这道诏书直接引发了,吴地八郡响应。
孙恩起义
吴兴太守谢邈、永嘉太守司马逸、嘉兴公顾胤、南康公谢明慧等一众士族官僚相继被杀,大片郡县沦陷。
,还好有北府军刘牢之领兵讨伐,司马朝廷总算平定了孙恩起义。
局势既然已经乱了,那就按下葫芦起了瓢,孙恩起义刚完事,桓玄就来搞事情。
桓玄以荆州兵团为主力,以桓氏家族为羽翼,带着兵就杀奔了建康。
屡屡成为地方藩臣杀奔目标的建康,这次未能幸免于难,桓玄大军终于开进了建康。
而此时的北府军呢?
司马元显又跟刘牢之起了各种龃龉,所以北府军按兵不动,就看着桓玄杀进建康、杀光司马家。
而桓玄再又继承了他们桓家一贯的作风,就是要当皇帝。
攻入建康就杀人,杀完人就大封桓族,封完官就逼晋安帝司马德宗逊位。
然后,桓玄建康登基、建国大楚。
6.士族无英雄、皇室尽败类,北府军开始领风骚
桓玄篡位,没能让局势更好,只能让局势更乱。
司马家都是败类,他们活着的目的就是要玩死自己。
但士族豪门以及封疆大吏,却不能坐视你们一家称雄称帝。
于是,益州刺史毛琚发难,传檄天下、讨伐桓玄,挥兵直下荆州。
而天下士族和各地官吏,也纷纷响应。
东晋的内乱,马上演变为全国性内战。
刘牢之及其北府军,一直很厉害,而且作用极大。
,司马家没能搞好与刘牢之的关系,所以桓玄造反之时,北府军按兵不动。
桓玄篡位后,也没搞好与刘牢之的关系,甚至更过分,直接除了刘牢之的兵权,降为会稽内史,刘牢之被气得自杀。
刘牢之是死了,但北府军并非群龙无首。
在平定孙恩起义之时崭露头角的,先是被刘牢之招为参军,而后逐渐成为北府军的领袖。
桓玄篡位,刘裕发动了兵变,联络北府军27位中下级军官讨伐桓玄。
北府军的加入,使得这个游戏发生了变化,而且是根本属性的变化。
以前的权力游戏,是你们士族大家玩。
,现在这个游戏得改了,军队参与了进来,士族之外又有了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权力系统之中。
于是,北府军发挥了主要作用,平定了桓玄叛军,而北府军领袖刘裕也被朝廷委以重任,封为侍中、车骑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
悄悄成长的北府军,终于进入到了东晋的权力游戏之中,而且即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