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腊八节是怎么来的?关于腊八节有什么历史记载?

历史知识 2022-07-04 10:53历史文化www.ettschool.cn

  ,俗称“腊八”,日期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古时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十二月初八这天还是佛祖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盛大的节日之一。“腊八”一词起源于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下面学习方法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祭的对象,则是祖先以及五位家神。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

  历史简介

  自上古时代起,有在腊日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据《礼记·郊特牲》记载,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汉应劭《风俗通义》“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蜡,汉改为腊。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

  ”“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腊祭的对象,则是列祖列宗以及五位家神。五位家神指的是“门、户、天窗、灶、行(门内土地)”。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前,腊祭的具体日期并不固定。到了汉代,才明确了从冬至过后的第三个戍日为“腊日”,不过在这一天并不喝腊八粥,而只是作为祭奉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民俗专家介绍,“腊八”一词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称为“腊日”,本为佛教节日,后经历代演变,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民间节日。

  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各寺院都用香谷和果实做成粥来赠送给门徒和善男信女们。传说喝了这种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

  饮食文化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即是吃腊八粥)的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都要做腊八粥。到了,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

  在宫廷,、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腊八粥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尤其适合在寒冷的天气里保养脾胃。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文人周密撰《武林旧事》说“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岁时记》里则称“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枣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颇有京城特色。

Copyright@2015-2025 学习方法网版板所有